谢玲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尤其是小学数学,在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小学数学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模式;策略
良好的教育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因素,小学数学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要求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是2001年首次提出,2011年进行修订的教学基本纲领,主要目的是规范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需要,传递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小学处于学习的入轨阶段,良好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目标是效率教学和质量教学,新课标下如何掌握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下任务过重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建立有效的课堂,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课下任务的布置,学生课下任务过重,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这样会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方式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很难达到质量教学的目的。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课下作业繁重,教师教学方法失当。
2.传递错误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本质上理解新课标的教学观念,很多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教学方式的偏差,教师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不能采用最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内容的理解上也会有问题。
3.教学方法错误
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师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手中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实际要求,不能掌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在方法上的运用错误,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1.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好师生之间的交流工作,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问题,并提供指导,倡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疏导和指导,疏导理念、指导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空间图形的认识中,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对梯形的理解,要求学生自己画出意识中的梯形形状,之后再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指出学生的错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功能和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理念教学[1]。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的内容不要仅仅依靠课本来完成,还要丰富教学的内容,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课本的内容有时太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和互联网的资源,在统计和概率教学中,可以适当深化教学的内容,可以加入现实生活中彩票中奖概率的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现场计算和分析,这样不仅深化了教學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认识。
3.注重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上,要注重勾起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课堂的活跃度,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2]。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课堂才不会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进行应用性和案例性的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在数差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拿格尺量自己每根手指的长度和宽度,要求学生计算自己最长手指的体积和最短手指的体积的差,这种教学方法更具有实践性,还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兴趣教学上,要注重使用更加趣味的案例,鼓励学生参与,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更加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掌握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地完善自身,以便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教师还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郁陈莹.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8(15):99.
[2]冯旭洲.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翻转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0-9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