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一年中接触到了学校的“阅读+”课程这一新理念,由初步感知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是受益颇多。以前在自己的脑中只有将学生教会、知识教对就可以的思想,可是现在的孩子思维特别活跃、知识储备很丰富,家长也都很注重对孩子多方面的培养,所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更要有长流水”。经过多次的课程培训、学习研究、聆听讲座,看到学校专门为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打造的新阳书房、每一个班级门口的“移动图书架”及各种节日赠送给老师们的关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书籍,渐渐在心里对曾经的有过那样的想法而感到懊悔,同时也发现自己同周围同志已经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迎头赶上,就无法得到认可,无法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行“阅读+”课程。于是我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利用晚上回家做完晚饭、备完第二天的课、收拾完屋子后将近10点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书中词语上的优美,故事中的精彩,大自然中的美妙天成,中外教育家先进精妙的教育教学方法都使我受益匪浅,提升了自我修养,净化了自己心灵,洗去了一天的烦躁,清除了自己懒惰的思想,慢慢地我在阅读中找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但是只有我一个人爱上阅读还不够,我应该让我的学生们也要爱上阅读。有时间有条件就会让孩子们参与阅读,经常性在课余时间放映《朗读者》《声临其境》等节目,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自己准备“摘抄本”,发现好词好句,快速记录下来,早上自习要求静默读书,中午午休15分钟快速阅读……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在数学中一些平时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明显读题的能力在提高,同时可以自己通过阅读找书中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的着重点。语文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多种修辞的方法,语言的精练性都运用得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而且不厌倦写作,课堂上较之前勤于动笔了,有一些感悟就会很快地呈现于练笔本上。班级中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會”,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亲手制作课件,读书海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
平时在我的课堂上也会不断地将“阅读+”课程坚持到底。比如在数学课教学《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中,我就先让学生回家去查找《九章算术》中关于“分数的产生”的年代及国家及历史演变,将历史著作与数学课相整合,拓展了“阅读+”课程;再如教学语文课《少年闰土》,我就将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中年闰土》提前找到,复印给学生,让他们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孩子们会很自然地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及鲁迅为什么会拿起笔作为武器去同当时的黑暗势力做斗争。再如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作品《塞鸿秋·浔阳即景》一文,此曲主要描写了浔阳江边的清秋晚景,通篇选比喻,想象丰富,笔力雄放,气象万千。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此首曲目的感悟。学生们有的作画一幅,将浔阳即景呈于纸上;有的也作诗一首《塞鸿秋·新阳即景》;有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所描写的景色逐层展示……虽然略显稚嫩但足以体现出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才短短的一年时间就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想这一切都是学校及各位领导管理有方,定位准确的结果,“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同我的孩子们一起亲近书本,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作者简介:
朱琦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