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梅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因信息来源困难,多数没有有线网络,因此只有利用远程教育上的信息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上,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文化方面,还要教好学生社会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农村小学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身体素质较差、留守儿童居多、学校条件较差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利用远程教育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感想。
关键词:困难;质量;方法;兴趣;自信心
一、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生所处的环境有限
首先多数学校没有实现寄宿制,学生都实行走读。从乡下到学校的路程较远,学生到学校已经筋疲力尽,根本没有精神听课。其次是留守儿童较多,基本上是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思想,只要自己的孙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可以,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最后孩子们大多数没有受到过现代化教育,缺乏好奇心和上进心。
2.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
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没有出过远门,学校没有有线网络,就谈不上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家接触的人基本上没有文化。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回来几天,没办法对孩子进行实时指导。
3.老师的业务素质不高
首先农村小学老师老年化偏多,大多数思想陈旧古板,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比如制作一般的表格、课件,部分老师还不能制作,甚至有部分教师还不会操作课件。虽然他们有宝贵的经验,但都是些传统的观念。
二、如何利用远程教育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
1.利用远程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
(1)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学生认真听课。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视频、多姿多彩的动画等。
(2)在做作业中按要求做题,通过课件让学生书写规范。
2.利用远程教育重视数学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体系中要有一定的数学符号。如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等,同时要讲这些符号的来源。每一个符号都要给学生讲清楚,要不然学生会因为对符号的不理解而放弃学习数学。如果用上课前做好的课件,可以节约更多时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板书上,有重要的知识点要写在黑板上,有重要的练习题也要抄在黑板上,需要改动时擦了又写,因此非常麻烦,而且由于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机会就很少,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将知识点、练习题等事先录好,需要的时候展示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识记。
3.利用远程教育给学生讲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重视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数学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筹与概率、实践与创新。那么,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为学生呈现许多教学内容的形成过程,而远程教育则能通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众多媒介生动、形象、有趣地模拟和展示情境,拉近生活及课堂的距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4.利用远程教育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材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一些教学内容还不太熟悉,但又有很大的兴趣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时就可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查找到相关的学科资源,满足学生的未知欲望。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时利用远程教育辅助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5.利用远程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用一些同学们都知道的人来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如篮球中的林书豪,在篮球生涯中用数学上的知识打球,结果在篮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示林书豪打球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6.利用遠程教育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在我国,运用儿歌、口诀、歇后语的学习方法来记忆知识。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通过课件演示,能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了解学习内容,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我国的五座名山合称“五岳”,教学生怎样记,如上“恒”下“衡”,中“嵩”,左“华”右“泰”“泰”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根据中国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就让学生记住了“五岳”在什么位置,是什么山。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必将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更多的新活力。只要在教学中能够善于运用远程教育提供的丰富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达到意想的效果。相信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只要得到充分的运用,必将会让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宋丽华.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0).
[2]蒋春林.远程教育资源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