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海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深入,更注重素质教育,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更符合现代化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所以,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体现在提问本身的有效性上,体现在提问方法的灵活变化上,体现在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上,“有效”还体现在提问能促使学生的透彻感悟上。就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来搞活课堂学习氛围展开讨论,旨在对教学工作者的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提问法;有效课堂;提问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强调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思想和理念,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率。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随着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普遍应用。
一、“有效”应体现在提问本身的有效性上
一教师在上《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时,是这么问学生的:
教师:秦始皇的原名是——
学生(齐):嬴政!
教师:很好!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呢?你能讲讲有关他的故事吗?
学生:???
……
课堂教学应该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及其行为都要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适当地了解秦始皇的原名及其历史功过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对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是有帮助的。但是,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父亲是谁,还要让学生了解有关他的父亲的一些传闻逸事,这对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就没有什么帮助了。不但如此,这种与教材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还会使课堂节外生枝,最终导致课堂重点不够突出、节奏不够紧凑,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了。毫无疑问,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为了避免无效提问的现象发生,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仅要预先做好合理的教学问题设计、理清自己的思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或者无关紧要的问题,都应尽量地舍弃或避免,同时还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把握好课堂整体节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也就是说,有效提问要做到重点突出、节奏紧凑,减少节外生枝的情况。
二、“有效”应体现在提问方法的灵活变化上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教师课堂提问方法单一呆板、不懂得灵活变化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而且学生的主动性不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樣以课文《沁园春·雪》为例,一教师是这么提问的:
教师:“望”字有登高远眺的意思,此时,诗人毛泽东怀着极大的兴致登上高处放眼远眺,感慨祖国大好河山。请同学们大声朗诵诗歌并思考:这个“望”字统领到诗歌的哪一句?“望”字之下展现了哪些雄伟景象?
……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下文的“惜”字又统领到诗歌的哪一句?“惜”字包含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两个问题的提问方法一样,由此引导学生展开的思维活动也一样,不便于引导学生灵活地思考问题。很显然,这种提问方法就显得单调呆板,不仅学生听得不舒服,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妨改变第二个问题的提问方
式,可以展开如下的问答:
教师:“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雄伟的北国风光。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江山如此多娇“,自然就——
预设:
学生(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教师:对了!“引”出了哪些英雄?
预设:
学生1:秦始皇、汉武帝!
学生2:唐太宗、宋太祖!
学生3:还有成吉思汗!
教师:很好!诗人是在词的上阕写景抒情的基础上展开对秦始皇、汉武帝这些历代英雄人物评论的。诗人是怎么评论他们的?请把相关的评论词语找出来!
预设:
学生4:秦皇汉武是“略输文采”。
学生5:唐宗宋祖是“稍逊风骚”。
学生6:而成吉思汗也“只识弯弓射大雕”!
教师:对极了!同学们再思考,这些评论性的词语包含了诗人对他们的什么情感态度?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没有完全否定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而对成吉思汗,诗人先褒其为“一代天骄”,而后用了“只识”二字予以嘲讽,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所以,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又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既包含有惋惜之情,又有批判性。
那么这种情感可用诗歌中的哪一个字来表现?
预设:
学生(齐):“惜”!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这个“惜“字统领到诗歌的——
预设:
学生(齐):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种从子问题入手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方式,在对子问题的思考、回答中,学生在头脑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逐步形成了对主体问题的认识,对其答案也逐步了然于心,这种提问方法,我把它称为“归纳提问法”。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会从个别问题推理归纳到一般性问题,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而与之相对的提问方法则是“演绎提问法”,所谓“演绎提问法”就是指教师提出主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详细解读,通过采用提出子问题,进而解决子问题的办法来最终解决主问题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方法,体现的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上述最先提到的课例中教师的两个提问方法都应属于“演绎提问法”。只是因为缺乏灵活多变,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两种提问方法应该交替运用,一方面可以使课堂变得活泼有生气,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也能被有效激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会
提高。
三、“有效”应体现在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上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讲,先运用“归纳提问法”,再运用“演绎提问法”的提问顺序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运用的认知规律)。所以,针对原先课例中的两个提问问题,建议将第一个提问改为“归纳提问法”,而对第二个提问(演绎提问法),不需要做改动。那么,教学方式可作如下设计:
教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人登高远眺,眼界极为广阔,通过三句总写北国的雪景的诗句,把我们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同学们反复诵读诗歌,看看在这个银色的世界里,诗人具体展现了哪些“北国雪景”?这些“雪景”都有哪些特点?
……
教师:很好!在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红军长征顺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的大好形势下,诗人毛泽东满怀豪情、登高望远,用诗歌热情洋溢地赞颂了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诗人笔下的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象,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博大胸怀和雄伟气魄。这些雄伟景象,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统领,它是——
预设:
生(齐):“望”!
教师:很对!“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雄伟的北国风光。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江山如此多娇“,自然就——
预设:
学生(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教师:很好!词的下阕是在上阕写景抒情的基础上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思考诗人在评论这些历史人物时持什么情感態度?这个情感态度体现在哪个字上?
预设:
生(齐):“惜”!
教师:对了!大家再思考,这个“惜”字统领到诗歌的哪一句?并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诗人对他们会有这样的情感态度?
……
四、“有效”还体现在提问能促使学生的透彻感悟上
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深刻理解相关的内容,并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中个人的情感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怀。例如,在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无意间设计了两个问题,也体现了提问的灵活性,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同样很好:
教师: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生(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教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讨论明确: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乍一看,感觉两个提问的问和答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就会让人有一种绕来绕去、婆婆妈妈的啰嗦之感。但是,倘若认真玩味一番,就可以看出第二个问题的题干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又恰恰是第一个问题的题干,第二问是对第一问的进一步深化。教师这样“循环往复”的提问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和透彻感悟,使得学生在学习古人杀敌报国。保卫祖国锦绣山河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己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提问方式也是灵活有效的,我暂且把这种提问方法叫做“问答互置提问法”。
不管是“归纳与演绎提问法”,还是“问答互置提问法”,都属于有效提问法。灵活运用或者创造运用各种有效的提问方法,最终目的都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搞活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并没有说绝对的哪种提问方式更有效之说,只是怎样选择才更适合学生特点和能力,更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讲解而已。正如同新课标当中所指出的一样: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质量。
总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汲取知识、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有创造性地让各种提问法成为有效课堂的“源头活水”,同时还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变得活跃而又不失秩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用于提问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3(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