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雪娟
摘 要:随着教学变革的不断深入与拓展,强调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更是延伸到课前与课后。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小学生语文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工作;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离不开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练习这三大环节。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学生、家长都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课中和课后,而忽视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诚然,课中学习和课后练习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与手段,但良好的课前预习可发挥预习的作用,更能让学生事半功倍地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效能的最大化。
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不重视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老师的不重视。观察大部分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通常在一篇课文结束后,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预习下一课。而对预习的目标是模糊的,或者是简单的,有的老师要求解决生字词、标好自然段即可;有的老师要求概况大意;有小部分老师甚至直接忽略不布置这个预习作业。而在预习作业的检查上,教师通常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以提问、抽查、朗读等方式来进行检查或者不检查。
第二,学生的不重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课前预习这样一个作业的完成质量是不高的。在一个班级内,能每次都很好地完成有质量的预习的学生是凤毛麟角的,一部分学生的预习停留在通过参考书,在书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笔记,甚至有的学生对预习这个作业就当成是没有作业一样,直接忽视的。
第三,家长的不重视。在很多家长的印象中,还有这样一个认知,笔头作业才是作业,对于预习作业是忽视的。家长会检查孩子的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却对预习作业的检查,只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开始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不同年段,制定预习目标
年段不同,要求也要有差异性,老师在设定预习目标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范围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把学生预习一篇课文比喻为在一棵苹果树上摘苹果,那么,这棵苹果树上,一定要有学生一伸手就能摘下的苹果,即学生利用旧知或联系实际生活就可以解决的;也要有一些苹果是需要学生花费一点力气,跳一跳才能摘下来的,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其他的方法,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比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预习时要求可以设定的低一点。对于一篇新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标好自然段、解决生字、读通课文等。
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不仅要做到低年段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一些进行课文的分层,概况大意等。
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预习时不仅可以注重课文内容本身的预习,有时,可以尝试着自己去解决一下课后的问题。
二、根据课文类型,指导预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灌输给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有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说理文的预习。很多说理文的结构是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论点这三方面。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说勤奋》,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通过列举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论点,当然,这两个例子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证的。最后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而这样结构的说理文还有很多,如《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等。
例如古诗的预习。对于古诗词的预习,不应该局限于对字、词、句进行理解,能大概说出古诗的意思,學生也可以先了解一些其他方面,例如作者的生平、创作的背景等。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的《如梦令》。李清照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如果学生在预习时,能够了解一下诗人的生活经历,那么对学生了解诗意、体会情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根据学生情况,有效预后反馈
没有检查的作业就是无效的作业。当然,对于预习也是一样的。有效的检查,才能使教师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时,我设计了预习任务单,在任务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朗读《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时的题目时,我发现诗题中有一个字的读音有点难,就是“ ”这个字,我通过 的方式了解到这个字读 。我是 记住这个字形的。在上新课之前,我收齐了学生的任务单,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在课堂上,我又抽了一些学生来分享他们的答案,这个问题就这样很快速地解决了,而且在今后的作业中,这个“聿”基本没有学生写错、读错。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重视起课前预习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课前、课中、课后是三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提高对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视,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才能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冷爱霞,刘晓琴.语文教学中“预习教学法的有效尝试”[J].当代教育科学,2010(2).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