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礼宾礼仪》应用型课程建设初探

2018-07-14 07:09方玲梅胡茂胜鲍小雨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礼宾礼仪应用型

方玲梅 胡茂胜 鲍小雨

文章结合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实际,分析《礼宾礼仪》应用型课程建设背景,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体系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介绍《礼宾礼仪》课程建设的实践,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分析《礼宾礼仪》课程师资建设,探讨课程建设的得失及进一步建设的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已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矛盾之一,地方高校的应用型转型成为必然。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落脚点在课程建设,通过应用型课程建设,密切地方校企合作,汲取地方优势,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促使教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礼宾礼仪》应用型课程建设背景

中国是礼仪之邦,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旅游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诉求。礼宾服务贯穿旅游服务的整个过程,开设并实践好《礼宾礼仪》课程,是旅游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的气质修养,对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本科高校的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都和区域以及全国的旅游企业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该课程具备和企业合作开发应用型课程的条件。

二、《礼宾礼仪》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践

(一)课程内容

根据应用型课程建设目标,《礼宾礼仪》课程基于“能力、知识和素质”结合的原则,根据旅游业工作过程和岗位特点重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模塊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礼宾服务能力。

1.根据岗位需求内容设置模块化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设置模块,整个课程内容分为5个模块。模块一:礼仪导入——意识唤醒篇。通过“优质服务”思维导图导入礼仪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结合职业素养的介绍进行意识唤醒。模块二:职业化形象塑造——职业仪表篇。主要从仪容仪态仪表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服饰搭配技巧、行业员工的着装指南,以及如何在行为举止等诸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涵养,打造专业职业形象。模块三:谈吐交流——沟通技巧,通过沟通案例导入沟通原则,学习沟通技巧及纠纷处理相关知识。模块四:接待礼仪——接人待物。从工作中的礼仪导入接人待物相关礼节。模块五:岗位接待接待礼仪模块。根据行业要求,结合岗位情景需求,结合之前的模块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掌握岗位服务要求。教学内容不完全按照课本内容,而是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能力特点进行设置,层层递进。

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目前,课程选用的教材均为规划类的应用型教材,教材内容体系的安排结合岗位的需求,并结合行业发展更新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时代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原则类的内容以讲解为主,但也是结合案例进行导入,涉及解决实际问题类的内容则以引导答疑为主,避免内容重复讲授,厘清课程内容主次关系。课程结构体系以职业、岗位、服务流程、服务要点、模拟演练和岗位实践为载体,以旅游岗位服务任务为技能,以服务流程为教学内容,建立课堂模拟和岗位实训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3.实践教学

《礼宾礼仪》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进而提升综合素养。因此,课程有将近一半的课时设置为实践课时,设置微笑实训、化妆实训、领带/丝巾实训、姿态实训和综合实训五个项目,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大胆实践。结合地方每年的行业技能比赛,组织学生担任志愿者实践教学内容,利用课程组教师培训资源,组织学生、教师参与企事业单位礼仪培训,担任实践培训助理,同时结合地方的礼仪技能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并结合比赛构思综合实践汇报情景剧。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和专业技能。

(二)课程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试主要是理论考试,此类型的考试并不能满足《礼宾礼仪》的应用型课程的需求。本文根据应用型课程建设目标,对课程考核评价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改变传统的理论考核为课堂考核(20%)、实验考核(40%)和综合汇报考核(40%)。课堂考核改变传统的教师定分数的模式,采用分组竞答,小组加分的形式现场累计分数,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很高。实验考核主要是每个试验模块的现场考核,由各组学生对其他组的实验表现进行评分,在增加竞争性、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汇报主要是对所学习内容的综合展示,每小组派代表打分,教师可参与也可不参与。新的考核模式在新学期开始公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实行两年以来,学生评价高,评教的分数也非常高。

(三)课程方法

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首先是改变传统的座位方式,采用分组U型的教室排列方式,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其次是引入行业礼仪培训的方法,理论介绍前通过破冰游戏活跃气氛导入课程,课程中适当结合礼仪培训游戏强化理论内容。再次是建立课程群,课程前会发布相关课程要求及思考案例等,课程中会就部分内容,要求各种在群中进行评价,课程后也会在群中发布思考实践题目,并在群中和同学进行沟通答疑。最后是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网络资源和视频教学等手段,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等授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传统课堂你听我讲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用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礼宾礼仪》应用型课程师资建设

具有“双师”背景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课程组教师的设置要具有梯队性,目前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团队均是企业和学校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组成的团队。课程师资的配备要立足课程的建设规划,其应具有行业背景知识,最好是“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教研经验,有助于课程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首先,加强思想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师德高尚、热爱礼仪教育的课程组教师。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掌握行业动态,根据行业发展更新课程内容。第三,加强课程组教师的交流沟通,鼓励集体备课,增强对课程组年轻教师教学环节的监控。第四,鼓励课程组教师提升学历,提高教科研素养,理论指导实践,借他山石提升教学水平。在以上的基础上,加强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优化教学团队,也增强教学团队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

四、结论

《礼宾礼仪》应用型课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该课程的评价分数一直名列前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通过实践的训练,意识到了自我的不足,增强了弥补不足的针对性;课程后的实训中,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好评度提升。两年的课程建设,密切了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教学团队获得了成长,教师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精神增强。

从课程建设发展的角度看,笔者建议后续课程建设中着力丰富、完善课程资料的搜集,编制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案例集;反复论证及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手段;加强与同类高校之间的研讨,紧跟行业发展和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继续提升“双师型”比例,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水平。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礼宾礼仪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外交礼宾一线见闻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