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贵超
2016年10月,在县教研室华校长的主持下,我参与了我县的语文素养基本功比赛的全程,听完了11节赛课。在两天的听课学习中,我心中不由地感叹:真是一场阅读盛宴;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是万变不离其宗。各单位的赛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突现语文味,注重听说读写,特别是说写的训练意识很强。大部分老师在教阅读时,都巧妙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思维方式进行语用迁移,以达到训练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这次课例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模仿句式,训练想象,提高说写能力
如荣获一等奖的振兴小学黄钦连老师,她所教的阅读课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当她引导学生欣赏完文本中所写的歌手与其所唱的歌声后,黄老师自然无痕地逐一引出学生较常见的情景图让学生想象表达:图A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吃虫的图。图下配中的句子:小鸡在( )唱歌,( ),真动听。图B一群小羊在草地上吃草的图。图下配中的句子:小羊在( )唱歌,( ),真动听。图C一群小鸭在池塘里游泳的图。图下配中的句子:小鸭在( )唱歌,( ),又响亮又有节奏,真动听。接着又问:“你还知道哪些不用嗓子的歌手?”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畅所欲言,欢呼雀跃。
更精彩的是,黄老师小结时,运用并出示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地设计如下想象的语用迁移训练:
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
1.我很想去游泳,但是( )。
2.( ),但是没有笔。
3.( ),但是( )。
讲完这节课时,黄老师还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交流表达的层面,而是上升到写这个层面:课后和家长合作查一查,还有哪些动物不用嗓子唱歌,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写一写。因为有了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课后再把课上交流讨论的重组,课后新找的资料再创造,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写下来的语言,那便是学生自己独立的写作成果了。难度也不大,学生也不会产生抵触、畏惧写作的情绪。
二、模仿结构,训练想象,学习写诗歌
无独有偶,参赛的另一位老师在讲《风》一文时,也是在学生熟读课文、引领学生了解诗歌反复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模仿迁移,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她充满挑衅地问:“那聪明的你们会补充诗歌吗?”生:会!接着出示:
你没见过风
我也没见过风
你( )
那是风儿( )
这位老师先请一位优秀生示范模仿创造,再让他们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撞击同学的思维,不断地激活同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他们便有话可说,有“象”可想,接着全班交流分享,最后也上升到写的层次,让他们回家写一首自己的《风》。从合作读到合作说,再自己重组,独立写,从易到难,从读到写,一氣呵成,水到渠成啊。
三、模仿写作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同样,我们学校的何老师在讲《一块特别的石头》这一课时,我们的备课组也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环节:
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七八个小朋友张开双臂手拉手,也没法把它围起来。
师:为了形象地说明石头大,课文运用了数字说明。那如果我想说:这是一棵大树,你可以怎样形象说明?生七嘴八舌后,何老师迅速出示话题:这是一个大操场……
这是一棵大树……
这是一双大鞋……
这是一张大桌子……
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互相碰撞思维的火花,学生滔滔不绝,兴味盎然。
细细回味这次基本功比赛的11节课,我发现了老师们对模仿课文,有意识地迁移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就有10节之多,他们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发挥了文本的作用,巧妙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给学生搭建了想象的平台,创设了学生想象的情景,开启了想象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兴趣,享受了想象的快乐,提升了想象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只要老师们有意识地在每节阅读课中,挖掘一些语用经典,引领学生模仿迁移,引领学生大胆地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再重组、再创造,孩子们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一一提升。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