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既可以进行当面沟通交流,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手段开展线上交流,对班主任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状况起到了较为有效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网络谈心;班主任;好帮手
一、以网络为载体的师生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校园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发展,特别是很多学校校园网的相继建成,网络已逐渐进入校园的每个角落,也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网络时代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变化,是对传统班主任工作方式的新挑战。因此,以网络为载体,构建一种师生“谈心”的平台,是新时期班主任了解学生学习行为、洞察班级学生心理动向、开展班级活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将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网络谈心”的实现方式
“网络谈心”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开展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或QQ群的形式,建立一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大环境。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就班级纪律、班级活动向班主任建言献策,或者向班主任进行心理倾诉和情感交流,也可就主题班会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发表不同观点。对一些涉及个人隐私或学生不愿暴露身份的情况,学生可采用匿名或发班主任信箱的方式进行。
这种“网络谈心”的方式是班主任把班级信息、学生学习参考资料或班级热点问题,与班级所有同学进行公开讨论,也可与单个学生进行单向交流。对学生的留言,班主任应该及时答复,并亲自参与班级话题的讨论。班主任是该班级群的管理员。
三、“网络谈心”的现实意义
1.“网络谈心”符合新课改理念
一个班级的班主任面对的往往是一个具有不同个性与心理特征的群体,这样传统的谈心对那些“内向型”“多疑型”的学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是“巧言型”“外向型”的学生也很难完全获得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因此,网络谈心的诞生是对传统面对面谈话、沟通、疏导方式的有效拓展和补充。
在实践中发现,应用此方法对一些不喜欢进行面对面谈话或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十分有利有效,网络无形中为他们架起了另一座心灵互动的桥梁。大量碍于颜面、害羞的顾虑以及言不达意的语言表达,一系列被掩盖的真实的思想,往往都能通过网络谈心“一览无余”地得到表达。这对于班主任有效掌控班级学生的心理动向、学习行为和班级动态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也符合新课标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个体”的新课改理念。
2.“网络谈心”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网络为我们提供的虚拟空间就为师生实现情感交融提供了一种可能。比如遇到节假日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网络公告栏里向每一位学生问好。遇到天气变化时,及时发布信息提醒学生注意保暖等。甚至某一位同学获得一次小小的进步或生日来临,这些信息往往又不便于在班级大张旗鼓地宣扬,班主任就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生问好、祝贺,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网络谈心”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平台
班主任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了解学生心理,以便进行正确疏导,让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
“网络谈心”这种方式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压力释放”的舞台。由于“网络谈心”中班主任与学生地位的平等化,使学生打消了“面对面”交流模式中的种种顾虑,能够轻松坦然地、真实地与班主任沟通。班主任与学生通过“网络谈心”,使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疏通、引导,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享受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不断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网络时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变化,是对传统班主任工作方式的新挑战。正因为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能动性、超时空性和虚拟性等优势,又具有为学生所接受的亲和力,因此,“网络谈心”将一定会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方向,也将是传统班主任工作的延伸。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谈心方式所存在的不足,如过分依赖网络交流,会影响学生听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也可能会使“内向型”的学生更内向。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去看待这种谈心方式,找出与传统谈心方式的最佳契合点,使之与传统谈心互为补充,成为新时期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顾利峰.博客是班主任工作的好帮手[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2).
[2]马军方.浅谈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J].学周刊,2016(28):222-223.
[3]张倩.班主任与学生谈心的艺术[J].河南教育旬刊,2011(7):32.
[4]鲁慧敏.谈新时期班主任素质[J].神州旬刊,2012(21):296.
作者简介:束永存(1976—),女,汉族,现为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职称。
編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