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明
摘 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可一个好的开头却能赢得满堂彩,抓住众人心。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怎样利用一堂课中最关键的导入,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用独特的导入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呢?通过下面几个小片段,和大家一起来谈谈体会。
关键词:美术课;故事;导入
一、故事导入
听独特新奇的故事,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是每个小学生最热衷、最感兴趣的事情。而精彩的故事也最能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从老师的故事中了解当堂课的内容,加深对美术文化的理解,从而挖掘自身的创作潜能。例如:在讲“纸浮雕大鲤鱼”时,我是这样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
“法国画家罗丹的朋友正在画一幅大鲤鱼的画儿,可是怎样画也不够完美,总是不能让整幅画跟着鲤鱼游动起来。这时只见罗丹拿起桌上朋友随手放的剪刀、纸等工具,剪刀飞速地在手中旋转。不一会儿,只见罗丹一挥手,鲤鱼跳进了湖水中,顿时平静的湖面激荡起来。”就这样,学生跟着故事的进程惊奇地等着是什么样的鲤鱼让平静的湖面动了起来。而这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纸浮雕大鲤鱼粘在背景图上,并让学生亲自用手摸一下和画作大鲤鱼的不同。就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背景与浮雕的相融也让学生有了一个美的享受,而浮雕的内容及立体感的特点也让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的研究新知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竞赛导入
“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行”“你很了不起”是小孩子最喜欢听的话语,它能让孩子更加积极上进、与众不同,在老师正确的评价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打开视野,开阔思维,主动发掘美术中美的元素。
记得在讲“人物与环境”一课时,我根据各班特点分别设计了两款小游戏作为导入。第一款小游戏内容是让学生分组在电脑上按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为机器猫寻找最合适的穿着及环境。机器猫是学生很熟悉的动画形象,因而他们的兴趣十分高涨。有的为飞行员机器猫佩戴航天帽,穿着航天服,把它放在蓝天上的飞机中;有的为国王机器猫配上王冠、战剑和宝座,让它坐在威武的殿堂上;有的为机器猫穿戴上滑雪服饰,让他在雪场上驰骋;还有的为跳舞的机器猫穿上演出服,甚至为它寻找舞伴。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为机器猫创设环境及服饰,都想取得小设计师的称号,得到老师制作的魔法棒。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环境与人物是相互联系的。第二款小游戏内容是根据我所设定的提示牌进行我来表演你来猜的游戏。例如,“踢足球的运动员、过马路的老奶奶、舞台上的芭蕾舞演员”等。现在很多综艺类节目经常有这样的游戏出现,一人进行形体动作表演,另一人来猜,有趣有义,活泼自然。同学们争先恐后参与其中,就这样,在激烈的竞赛中,学生对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有了简单的了解,那么接下来的继续闯关,就能让学生积极轻松地学习到美术知识了。
三、体验素材导入
小学美术课中重视学生对各种美的探索体验,能够体验或利用身边的各种素材,它重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養。而亲手亲身体验感受,将会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美的存在。
“材质的美”是一节欣赏、评述类型的课。于是我在设计导入时,便把豆子、石头、树皮、棉线等不同材质的物品放在一个袋子中,让学生摸一摸你感受到的是什么物品。学生很惊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所有学生都睁大眼睛,生怕看不见,所有学生都积极举手想尝试,生怕轮不到他。就这样,在几位同学盲摸后,揭晓答案时,猜对的同学都高兴于自己的手对材料的感觉竟这样准,没猜对的同学,更想看看接下来老师会准备什么样的物品,自己能否准确地猜到。鉴于此,接下来的欣赏评述,学生也就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了。
四、欣赏导入
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欣赏、作品欣赏,在美术课中用得最多,它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开阔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启迪孩子的创作欲望,孩子非常喜爱。
一年级第二册中有一节《狮子大王》,属于造型、表现课范围。首先我没有拘泥于绘画这种单一的表现形式。确立好这个目标后,我利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导入了新课。首先是现实中的狮子形象,各种造型都有,让学生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认知。学生紧盯着屏幕,欣赏着这么多不同形象的狮子。然后是以绘画形式表现的狮子形象,造型色彩变幻多端,孩子很感兴趣。接着是老师亲手制作的纸工的狮子形象欣赏。最后是不同表现形式的狮子形象欣赏。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目不暇接,既开阔了眼界,又增强了创作欲望。接下来的狮子形象分析、狮子表现形式的思考等也就很容易地完成了。
以上这些都是平时上课中自己的一些实践与体会,除了这几种导入方法外,美术课中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猜谜、唱歌、想象、自由体验等。但是不论哪一种导入,都要切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根据教学任务,围绕教学目的,结合过程设计,真正地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原则不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窦新霞.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J].中华少年,2015(22).
[2]官晓庆.让兴趣成为最神奇的画笔[J].黑河教育,2015(10).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