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虹
一、假设的提出
考试是所有学生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卓越的(MasteryOriented)学生与无助型(Helpless)学生在考试中的(甚至平时的听说读写应用中)表现之所以有天壤之别,根源在于其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前者具有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而后者不仅缺乏这种信念,更糟的是,他们还对这项任务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从何而来?焦虑来自于未知。“不知道如何理解”“不知道怎么判断”,未知让学生焦虑,未知让学生无助,他们会放弃,他们会逃避,但他们不知道其实自己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打开潜力之门。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老师能够给他们提供方法,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搭建一所桥梁,那么学生能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分数上的具体数字,还将有触类旁通的学习理念,和进一步自我提升的空间。因此,对比英汉异同、整合开发教材资源,以篇章教学为切入点,探讨英汉对比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值得尝试。
二、具体教学案例中的操作
1.本案例中资源整合方式的确立
不管是古文篇章还是英文篇章,经过资源整合,都能令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举一反三的联想,并最终形成跨学科正迁移的理念。笔者采用的资源整合方式为:参照高考完型填空具体篇章的线索铺设情况,选取具有相同线索铺设情况的古文篇章或课本英文篇章,并仿照高考挖空形式,把该古文篇章整合为古文版完型填空和课文版完型填空。前者,在英语完型测试的瓶子里,装上了古文的酒,这瓶“新酒”因其语言载体来自学生的母语体系,就更容易引起他们在语文课上篇章结构分析的联想了。而后者能令学生对其联想有印证机会。
2.本案例中选取的古文篇章、选取原因及具体整合操作
《核舟记》
选取原因:是古文说明文体的著名篇章,符合说明文体特点:叙事客观,具有知识性、准确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
具体整合操作:节选部分,整合为古文版的完型填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2.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3.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整合的设计依据:在高考完型中,存在平行结构,通过关注逻辑关系与意思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配对词的题目占极大比重。笔者设计的第1、3小题的根据就在上下文对仗工整的平行结构——学生在框式图表的帮助下,可以轻易发现词汇线索:启与闭对应,都是动词,施力方向相反;左与右也是如此。当然,在寻找接替线索的同时,他们还能领略母语语言形式美。另外,学生还需要有辨认总分结构,由分推总的能力,在具体例子中是可以找总述部分的线索的。这是第2小题设计依据所在。
3.本案例中选取的课本英文篇章、選取原因及具体整合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5Unit5FirstAids
选取原因:符合说明文体特点:叙事客观,具有知识性、准确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
具体整合方式:节选部分,整合为课文版的完型填空。
Typesofburns:
Therearethreetypesofburns.Burnsarecalledfirst,secondorthirddegreeburns,dependingonwhich1.layersoftheskinareburned.
*Firstdegreeburns:Theseaffectonlythetoplayeroftheskin.Theseburnsarenot2.seriousandshouldfeelbetterwithinadayortwo.Examplesincludemildsunburnandburnscausedby3.touchingahotpan,stoveorironforamoment.
*Seconddegreeburns:Theseaffectboththetopandthesecondlayeroftheskin.Theseburnsareseriousandtakeafewweekstoheal.Examplesincludeseveresunburnandburns4.causedbyhotliquids.
*Thirddegreeburns:Theseaffect5.allthreelayersoftheskinandanytissueandorgansundertheskin.Examplesincludeburnscausedbyelectricshocks,burningclothes,orseverepetrolfires.Theseburnscauseverysevereinjuriesandthevictimmustgotohospitalatonce.
…
整合的设计依据:笔者建议学生在做完形填空的时候,先抛开ABCD选项的干扰做一次阅读,来获取全文概貌。因此,课文版的完形填空不设计ABCD选项,为的就是加强巩固学生预测与表达能力。
第1小题设计目的为巩固学生归纳总分结构,上下文远距离寻找重现线索词的能力。
第2,3,5小题设计目的为巩固学生对存在平行结构的题目对应词的提取能力。
第4小题设计目的为巩固学生归纳相同结构的能力。
虽然高考完形填空是不会考查书写和形态变化的,但考虑到语法填空里会有,而且在这里能引起学生对上下文平行结构的对应词词性的关注,所以第3,4小题不但要求猜测单词,还要求通过上下文标识形态变化线索,在教学实操中还可以从谓语与非谓语的区别层面进行拓展。(因为课本是权威的,其篇章特点突出明显,所以笔者还要求学生尝试自己画出框式图表来标识课文结构)
4.本案例课堂实施流程
(1)以高考完型为例,引导学生画出框式图表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框式图表,分析并完成古文版完型填空。
(3)引导学生分析并完成课文版完型填空,熟练画出框式图表。
(4)鼓励学生完成古文与英文篇章结构的归纳比较。
(5)学生在类似高考完型中印证自己的归纳。
(6)学生形成跨文化跨学科学习正迁移。
三、反思
1.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其对下阶段教学的启示
(1)高考题“weusethe25samedoorinsouthKorea.”学生误选“frontdoor”。其实在这里door没有像它在上文的对应词“differentdoors”一样加复数-s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形态变化线索,学生缺乏关注书写和形态变化线索的意识,这是下阶段教学中要加强的。
(2)古文版完型填空《核舟记》“1.启窗而观”,学生典型答案有“从窗而观”“开窗而观”。前者没有注意到下文的对应词“闭”的动词词性,而后者在意思上完全正确,只是在选词时没有注意语篇情景特点。这些情况在学生进行英文完型填空、语法填空甚至写作中也同样会出现,因此这是巩固学生在语篇中的词汇线索和句法线索意识的好时机,而且在下阶段教学中应予以强化。
(3)经过之前的铺垫,在课文版完型填空中学生能熟练画出框式图表,也开始有关注书写和形态变化线索的意识,但位于综述部分“dependingonwhich1.layersoftheskinareburned.”与分述部分“Theseaffectonlythetoplayer”“Theseaffectboththetopandthesecondlayer”“Theseaffect5.allthreelayersoftheskin”使用了不同的两个词“burn”和“affect”来重现相同的意思,于是相当多学生忽视了这种重现,而采用“dependingonwhich1.partsoftheskinareburned.”的答案。
(4)鼓励学生完成古文与英文篇章结构的归纳比较。
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思维特点不同,对语言的感知力、敏感度不同;即使同一个班里程度不同的学生古文与英文文本的阅读量也不同,因此,与其让其单兵作战,不如小组合作,班级讨论交流。
(5)学生在类似高考完型填空中印证自己的归纳。
学生对课堂所学策略有跃跃欲试之心,遇到线索明显的篇章能增强信心,克服考试焦虑;但碰到线索不明显的篇章会轻易放弃,甚至产生对策略的质疑,无法解决其焦虑问题。因此,下阶段的教学适宜引入高考真题以外的完型练习,由浅入深,作逐步的推进与巩固。
(6)学生形成跨文化跨学科学习正迁移。
不同思维特点、不同起点的学生对本案例接受度自然有所不同,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笔者真正关注的并非“他们的考试分数是否有所提高?能提高多少?”,而是“他们是否能拥有融会贯通、寻找相关知识联系的理念和学习的热情”。
2.在操作過程中,教师出现的问题及其对下阶段教学的启示
在刚开始操作时受思维定势影响,笔者经常对学生所提供答案做出“对”与“错”的评论。其实,既然整合设计时定位为猜测,教师在评点答案时单纯的用“对”与“错”一概论之的话,很容易打击学生运用猜测策略的热情;反之,如果使用如“这是个百分之九十正确的答案,只要再多找一个线索就完美啦”这样的点评话语,学生有成就感的体会,就更容易把这个策略固定下来,并最终成为克服考试焦虑。这是下一阶段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