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辽宁海岸带林业资源岸段分区及开发设想

2018-07-14 07:09杨晨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岸段海岸带防护林

杨晨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优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根本途径和首要任务。海岸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发展海岸带林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怎样对有限的林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对辽宁省海岸带林业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辽宁省海岸带林业资源岸段分区及开发设想,希望可以为辽宁省的林业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有效帮助。

一、海岸带林业资源的特殊性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沿海地区处于海陆交错地带,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频繁,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故在海岸带营建防护林、发展林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岸带林业涵盖生态保育、产业发展和森林文化等建设内容,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海岸带林业是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辽宁省海岸带林业资源概况

根据1981年以来的调查资料统计,辽宁海岸带林业用地总面积为2 246.22 km2,有林地面积1 220.39 km2,平均森林覆盖率11.6%,其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省23.5%的水平。在有林地构成中,防护林占39.6%,用材林占36.3%,薪炭林占9.5%,经济林占9.8%,特殊用途林占4.8%。

辽宁海岸带各岸段的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现状是各不相同的,但都处于海岸带区域,都在海风、海雾危害的范围内。总的来看,海岸带林业资源的开发目的宜放在形成综合性防护林体系上。这个海岸带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将把原有的和将新建的海岸防护林带、沿河护岸林、铁路与干线公路护路林、农田防护林网,以及村庄绿化及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风景林、国防林、特种用材林等大小片林和零星植树互相有机结合而形成。它将发挥多种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

三、海岸带林业资源岸段分区及开发设想

(一)辽东半岛丘陵海岸带防护林体系

辽东半岛的海岸带包括大连市各县、市、区和盖州市的大清河口以南部分。以基石丘陵海岸为主,也有砂砾海岸与其相间分布。在河口沿岸也有小规模平原分布。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土壤以棕壤为主,盐渍化土壤面积很小,但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地面积小,林业用地面积大。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曾全面规划设计了海岸防护林,位置都靠近海岸线。第一代海岸防护林带起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但近年来,海岸防护林带多次遭到破坏,现保存最好的是普兰店市的海岸防护林,该海防林带仍发挥着良好的防护效益。在瓦房店市永宁乡和盖州市以南岸段的海防林,也发挥着良好的防护效益。永宁乡岸段风沙严重,该乡在海岸防护林的基础上,在林带内外又造成大片防护林,这些都发挥着很好的防护效益。庄河市、金州区和瓦房店市的大部分岸段的防护林,多年来破坏严重,呈断续零散分布,已无防护功能。

辽东半岛的丘陵海岸带没有大规模的农田防护林,多为公路干线的护路林与河流两岸的护岸林,它们规模不等互相交织,防护作用不明显,需要向防护林网方向发展。农田防护林网开发较好的只有瓦房店市的永宁乡和盖州市的九垅地、熊岳两段。永宁乡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并与海岸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及村庄绿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综合性防护林体系。风沙地变成高产稳产田,村庄不受风沙危害,防护效果显著。丘陵地的绿化发展较好。金州区是辽东半岛海岸丘陵山地绿化最好的地区,境内基本上消灭了“黄山”,已全面绿化。辽东半岛林业开发的趋势方面,从其主体大连市来看,已作为至本世纪初达到全市基本绿化,届时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4%。总的趋势应该是海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网、水土保持林、用材林与薪炭林、风景林、国防林,以及护路林、河流还林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综合性防护效益。

这一岸段由于以基岸丘陵海岸为主,盐碱地面积很小,海岸防护林的开发条件较好。因此,海防林带应靠近海岸线布局。坡度在20°以上的应多布局水土保持林,而土层深厚坡度20°以下的丘陵地域,除果园和经济林外,应开发用材林和薪炭林。风景林、国防林和自然保护区林总的开发虽然面积不大,但均应根据其条件进行布置。

(二)辽河三角洲淤泥质平原海岸带综合性防护林体系

辽河三角洲海岸带范围包括大清河口到小凌河口,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土壤多有盐渍化,土质黏重,造林难度大。但辽河三角洲海岸带又是重点商品粮基地,迫切需要营造防护林改变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辽河三角洲海岸带现阶段林木覆盖率仅0.75%。虽然如大洼县清水农场等小面积地域利用水田渠系营造了防护林网,但林间带距一般过宽,防护效益不够理想。防护林效果比较好的是分布在凌海市大凌河沿岸广阔的河滩上,即是该市的用材林基地之一,也是很好的防护林。

海岸防护林由于土壤盐分离,开发比较困难。海防林带的布置很难保持沿海岸线进行,应该从实际出发,大体按土壤盐分0.5%的等值线布置,虽然相邻地段林带很难首尾相接,但可互相重叠搭接,起到防护作用。据有关部门估算,该段海防林总长约200 km。由于土壤盐渍化,该段需全部实行台田整地造林。辽河三角洲为水田集中地区,农田防护林网的布局必须与水利工程结合。

(三)辽西走廊沙砾质平原海岸带综合性防护林体系

辽西走廊的海岸多为沙砾海岸。葫芦岛与兴城市区以北一段为丘陵地段。辽西走廊向海倾斜,地表水流宣泄很快,无积水表现,也无盐渍化土壤,林业开发条件较好。辽西走廊20世纪60年代初营造的海岸防护林,以刺槐为主。总体看来,林带整齐,生长旺盛,发挥了防止风沙、促进生产的作用。农田防护林在辽西走廊各段开发不同。兴城市以南到绥中县石河间各乡农田防林开发较好,公路、铁路护路林、海防林,护岸林与农田农田防护林和村庄绿化已有机结合成整体,发挥多種防护功能,构成大规模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辽西走廊林业资源开发的总体趋势是朝向海防林、海滩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网、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国防有机林结合,形成综合性防护林体系方向发展。海防林应设置于近海农田的边缘,由于土壤肥沃,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林带形成。在海防林带与海岸线之间的大面积沙滩营造乔、灌、草结合的固沙林,使海防林和沙滩固沙林结合,拓宽海防林。同时,进一步完善农田防护林,大力发展风景林、水土保持林和国防林。

上述海岸带三个岸段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相互衔接有机结合,构成了辽宁省大陆海岸带综合性防护林体系。

(四)岛屿防护林

辽宁省有70多个较大岛屿,大多分布在大连地区的近海水域。各岛面积较小,淡水资源缺乏,因此海岛的林业开发都以水源涵养林与水土保持林为主。从县区森林覆盖率看,以长海县最高,达28%;菊花岛的森林覆盖率也居兴城市各乡镇之首。因此,应因地制宜充分开发海岛林业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同时重视造林并加大管理力度,使海岛防护林体系健康发展。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无缝对接的要求。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为现代林业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对辽宁海岸带林业资源进行岸段分区及开发设想,希望能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林业资源,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全面提升我省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林业产业体系,从而推动林业生态文明体系发展,为辽宁省乃至我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岸段海岸带防护林
杭州湾北岸临港新片区岸段潮滩沉积特征
海岸带弹性初探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大连金普新区海岸线开发现状与分级管理研究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无人机遥感在海岛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功能岸段划分方法研究
广东省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初探
——以珠海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