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在美术课堂中的实践

2018-07-14 02:05李雯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美术情境

李雯

美术课程标准为美术课堂注入盎然的生机与活力——教师的全情投入,学生的乐学、爱学、会学,自由表现,愉快创造,课堂气氛的宽松、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情谊浓浓……这样的巨变,都缘于课程标准改革令美术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一、观念更新化——由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

为适应课程标准的变化,美术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而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课程标准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将学生定位发展的根本。所以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表现,让他们尽情抒画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美术课堂中享受思维创造的乐趣。面对发展中的人,美术教学不再以现成的教案圈定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告别过去“学生是盛知识的容器,教材是教师的圣经”的时代,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面对发展中的人,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挥发能动性,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到实践中。

如在教授《画家笔下的静物》一课时,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首先让学生看、摸、闻,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味道上进行对比观察、研究探讨“画家笔下的水果与生活中的水果有哪些不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其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以小组方式进行摆设水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出不同于他人、见性见灵的作品,有生命力的水果,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最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后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互相交流、互相评价,给最喜欢的作品写下感受,如哪些地方最美,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学习,给对方写下鼓励的话语。注重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发挥创造力。

二、学生学习方式活动化、角色化——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活动是学生感受、观察、领悟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扮演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展示人在生活中多种角色的摸拟行为,以此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与激发创造热情。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利用美术课堂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感受认知能力及观察思考能力,利用角色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活泼地展示了美术课堂的魅力;给予学生相应的活动体验、角色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关注生活最普遍、最本质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与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加美术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对作品的鉴赏与评价,同時还能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的培养。”

如教授一年级课程《水中的鱼》时,让学生欣赏鱼的教学课件后,展开小组讨论,描述鱼的形状、色彩、特点,怎样将鱼儿打扮得更漂亮,并扮演水中的鱼,体验鱼是怎样游动的,感受有生命的鱼;启发学生想象水中的鱼会发生怎样动人的故事,如“鱼儿在开舞会”“鱼儿成群结队的在旅游”等;让学生自由表现、创作富有传奇故事的鱼,然后和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分小组表演水中的鱼引人入胜的故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发表意见时表现自我,建立自信心,学会欣赏和评价的方法,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在角色活动中,学生互相配合、协调、交流,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用头脑去思考、用眼睛欣赏,还用耳朵听、用嘴去表达、动手创作,用身体表演。经过亲身经历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创作的愿望与激情,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尊严,体验到角色活动的乐趣,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来。这种融欣赏、表演、游戏、审美、角色体验为一体的活动,生动活泼地展示了美术课堂的魅力。

三、学习活动的综合探索性

课程标准注重改变旧教材中过分注重学科自身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缺乏整体观念的学科本位思想以及纵向单一、横向纷杂的学科系统。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观念——综合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深刻地影响、引导美术课堂教学的改变;充分重视教材知识内容的相关性、融合性,学生认知的整体性,把有联系的知识内容按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

美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组织,自主探索和研究,自我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有个性,营造学生学习的积极课堂氛围,享受探究的快乐与乐趣。

如在教授三年级《头饰》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网络里搜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发动学生在语文学科、课外书籍中寻找寓言、童话;根据内容自由组合并确定角色的头饰:美丽的白雪公主和憨厚的小矮人、狡猾的狼和聪明的小山羊、幸福的恐龙一家……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选音乐做故事背景、自编舞蹈动作、运用学科知识进行设计头饰的探究性活动,收集装饰头饰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头饰制作比赛,小组表演寓言或童话故事,展示富有个性、灵气的头饰。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进行制作、组合、装饰,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性的思维和能力,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技能,增强环保意识,还学会综合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学习情境化——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美术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形象思维、情感体验、角色感悟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力求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有机统一。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文化情境(录象、图片、美术作品的展示)、音乐情境(中西古典音乐、儿童歌曲)、问题情境(问题导入、问题思考、问题讨论)、实验情境(老师或电脑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作过程)、故事情景(童话故事、寓言、谜语,童谣)。

如在教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欣赏》一课时,在美术室展出美丽的民间剪纸作品,使课堂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情境,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作为音乐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情境,如“民间剪纸的种类有哪些”“最欣赏哪幅剪纸作品”等,在欣赏与探讨中,了解我国的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世界观,培养爱国之情。

五、教学个性化

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活动,更主要的是对所教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这是我国新课标教程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要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才能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个性化教学,才能为美术课堂注入生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是一种创新活动,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心里以及发展情况,分别教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旧教材的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教师还应当进行创新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不同心里与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创新,形成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才能让美术课堂获得新的生命,大放异彩,涌现百花盛开、百家争鸣的美术课堂教学风格。

责任编辑钱昭君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美术情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