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在语文教学中放光彩

2018-07-14 02:05周小学彭文秀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心愿激情语文课

周小学 彭文秀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需要教师用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内心产生激情,进而愉快地参加学习活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受触动的情感是什么呢?应该是教师的激情。特别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较好地绽放激情。下面,我从课首、课中、课尾三个环节谈谈语文教学中激情的绽放。

一、课首,激情吸引学生

课首是一堂课的开始,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效果等。新课开头的导入,应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让学生听了导语后,初步感受到语文课很美,从而产生要学下去的想法和冲动。这样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因的不断運动、发展,塑造正常的健全的心理,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导语的设计非常重要。比如我在执教《云雀的心愿》一课时,用了导语:“同学们,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云雀,它是一种鸟,它的心愿跟我们一样吗?它又有着怎样的心愿呢?”学生听后,说出各自的心愿,也很想知道云雀的心愿,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为学习本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中,激情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课首充满激情的导入以外,还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的情感氛围,善于利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情感资源,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突显课堂的精彩。一堂语文课就像是一部电视剧,而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扮演着各种角色的演员。基于对文本的深刻透彻的了解,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动作,将学生带入到有活力的境界,进而表现出文本的内涵。别林斯基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我们应该说,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语文教学。美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审美感受中,主体离开了平静冷淡的心情,而处于情绪激动乃至精神陶醉之中,因而形成对美的认识所特有的精神状态。”语文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语文课中也有很多的审美因素,这些因素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发现和挖掘。而要挖掘文本中这些审美因素的钥匙,就需要教师的激情。教师运用自己的激情来诱发学生的激情,在一种情绪激昂的状态下去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在美的愉悦中去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个别老师在语文课上始终不苟言笑,语言生硬,毫无激情,课堂的气氛就显得死气沉沉。这种沉闷的课堂,就会产生两种效应,要么学生高度紧张,要么学生耷拉着脑袋。所以,课中教师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感。要使一堂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能在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教师还须要配以恰当的手势,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共鸣。比如在指导朗读《鲜花和星星》这一课时,读到“满天”“满地”“这里”“那里”等词时,老师加上恰当的手势,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不仅读得有感情,而且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感悟到鲜花和星星。作为教师,还要有大方自然的仪态,还需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他们回答正确,教师要和颜悦色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回答错或回答不上来,不能讽刺挖苦,应给予善意的引导。可见,情感的课堂,是真情流露的课堂,是充满希望的课堂,是放飞梦想的课堂,更是感动心灵、点燃生命、塑造灵魂的课堂!

三、课尾,激情绽放光彩

一节语文课快要结束时,教师激情的绽放也很重要。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结束语,结束本节课。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意犹未尽,还要继续听下去的感觉。正如明代谢榛所说的“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束语应能造成悬念,给学生留下一个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如在教《人类的老师》这一课时的结尾处,教师可以这样结束:“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除了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以外,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学生就能立刻大胆地发挥想象,对大千世界进行探索。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教师充分绽放我们的激情,我相信:学生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教师教起来就会轻松,孩子们学起来就会放松、愉快、有效。

责任编辑李少杰

猜你喜欢
心愿激情语文课
心愿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我们的心愿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2017年的心愿清单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