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沐真
一个初三男生,在一次数学课上没能答出教师的提问,被班上同学哄笑。从此以后,他一上数学课就紧张,最终产生了学习障碍,无法继续学习。
小小的困难就使得一些孩子退缩不前,人们不仅要问,现在的孩子究竟有多脆弱?
学习压力有多重
小林是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成绩好,人缘也不错。实际上,两年前小林还是一个“问题”学生。
初中时,小林是班里的班长。但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班上最好的,这使得他常常責怪自己。初三换了班主任,也是他们的数学老师。新老师并不知道小林最弱的就是数学。第一堂数学课上,小林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结果没有答上,班上一阵哄笑。同学们并不是故意要嘲笑他,但好强的小林却觉得受到了侮辱,新老师肯定不会喜欢他,而同学们也不会再选他当班长了。从此以后,一到数学课,小林就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没得办法听课,以至于最后不得不休学。
在家中,小林开始接受中西医的治疗。由于没有学习压力,其病情开始减轻,他又重新回到了校园。返校2个星期后,小林又开始紧张起来,不得已,父母只好带他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帮他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让他自己来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心理支持下,小林终于克服了学习紧张的情绪,顺利升入重点高中。
为美而逃避
李兰是某中学初二学生,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性格比较内向。一天,李兰在放学途中听见背后两个男生在小声议论,似乎说她的脸像大饼。听到这样的议论,李兰一回到家就开始照镜子,越看越觉得自己的脸像大饼。慢慢地,李兰上课不敢看老师,下课不敢和同学说话,走路不敢抬头,连镜子也不敢照。如果有同学看她一眼,她马上就会觉得同学是在看她的脸。最后,连门都不敢出。不管父母怎么说,李兰就是不去上学,不得已,父母为她办了休学手续。开始时,李兰还能够和父母共处,一段时间后,她觉得父母也在嘲笑她的脸。从此,李兰将自己锁在房间里,连吃饭都在自己的房间。她白天从不出门,只有到了晚上,她才敢到街上走走。
我“爱”上我的老师
去年,李超考上了高中。上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课。上课铃声后,走进来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李超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好漂亮。一段时间后,李超发现自己既期待上语文课,又害怕上语文课。上课时,想看看老师,又不敢看。“难道是我‘爱上语文老师了吗?”这种想法让李超觉得有一种罪恶感。只要一上语文课,他就感到紧张、害怕,怕老师看他,怕老师叫他回答问题。“如果再这样下去,我肯定完了,还不如不读书了。”
在心理咨询室,接诊大夫询问了李超的情况后发现,李超的这种状态与李父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李父在生活上对李超关怀备至,但对李超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李超的教育也采取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从来不与李超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对感情生理上的问题更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大夫的帮助鼓励下,李超坦然的将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那位漂亮的语文老师。倾诉后的李超像放下了心头的重石,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之后,李超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不少。
以上三个案中的学生经过心理辅导,现在已经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三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容易受到心理暗示。李兰只是因为也许存在的别人对她脸型的不好评论,便开始否定自己。小林只是因为同学们无意识的笑,便击垮了自己。这种易受暗示的心理,主要与家庭因素有关。在家里,孩子们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很少自己做决定。比如李兰,已经是上初中的学生了,但从不独自上街,每次都是和父母一起出门。无论是学习用品还是生活用品,一律都有母亲安排,就连衣服都是母亲做主为她买。这样的父母因为付出的多,对孩子要求就高。孩子经常被父母挑剔,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父母稍有不满的表示,孩子就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自动停止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在家长这种过分保护下,孩子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选择逃避。然而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使得问题进一步加深、恶化,从而产生心理发展上的障碍。目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闭症(孤独症)、品行障碍、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
如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没有以往的学生强,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比以往高了,这与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些父母将孩子送往学校时,最关心的就是学校能不能实现封闭式的管理,认为这样孩子就得到了保护,是对孩子有利的环境。从小到大,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靠外力控制。在家有家长,在学校靠老师。因此一遇到困难,就想逃避。有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生存将会是十分困难的。对孩子的过度关怀与对孩子采取棍棒教育是一样的,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棍棒教育的伤害是从身体到心灵,而过度关怀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
心理发展产生障碍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寻求自我调试和心理支持。就目前来看,不仅学生们自己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就连父母也不知道。与其他身体上的疾病一样,心理发展上的障碍也应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家长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如果发现孩子在团体面前不敢讲话,生活中没有同学与之来往,情绪上容易激动、激怒,或者沉默寡言持续很久,前后行为模式不一致,比如原来开朗,现在沉默,或者原来沉默却突然之间变得开朗起来(这时的孩子可能有自杀倾向),生活上遇到重大挫折,等,做父母的就应该考虑带孩子寻求心理咨询。
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父母并不明白。他们不知道孩子的今天是由自己造成的。多数父母认为,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为他们学习创造条件,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而父母需要的只是孩子学习成绩上的回报。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多数父母表现出来的是失望,并没意识到与孩子之间更需要沟通和交流。因此,父母的心理有时也有辅导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