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梅
自从我国博物馆相继开放之后,原有传统的文物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技术的进展,群众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展览我国博物馆中文物保存与管理现状,促使参观者获得优异的服务体验,笔者认为,应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为我国博物馆的文物保存与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手段。
(一)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来临,各种教育机构、工业制造、设计行业纷纷引用此技术,于此,关于博物馆内部的文物保护与管理亦纷至沓来。一般情况下,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通常是运用媒体技术中的数字建模技术以及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目的是将文物表层的信息资料以最佳的方式处理。采集、建立此文物的信息资料库,方便观赏者能够最快认识到文物的历史、年限以及与此相关的重大人物关系,为今后的文物信息管理机制以及传播共享机制,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性,妥善解决新旧藏品信息管理的衔接情况。
(二)数字化展示与查询
新媒介技术的引进,最先始于博物馆文物数据库的建设,随之各种“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博物馆”声名鹊起,数据库建设的目的就是将博物馆内文物保护中的产品信息进行罗列、展示、查询等。
数据信息理论始于20世纪,先后流行与美国、英国等国,并成功修建很多知名的大型博物馆和文物馆。可以将典藏、陈列的文物产品用以数字化建设成光盘信息的数据库,以保存“国家珍贵的历史文物”。如今,絕大多数博物馆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各个国家也开始从数字化建设重点转向藏品档案数字化建设,在文物产品的数字化建设上,创造全面开放的文物保存情况,以及信息查询真伪的装置的设计,如PDA便携导航系统等。最大程度地将文物的典藏信息,以及陈列的文物一体化的信息以数字化展示,体现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学习以及研究的机会。
因为典藏文物的产品具有不可复制性以及独一性,所能够展示陈列的文物商品的保存现状也局限于管藏文物的一小部分。而新媒体环境下,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展示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媒体技术,将文物产品保存现状直接面向全体观众,突破了时间和地域,塑造了现代文物传播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满足了全体观众对博物馆的珍重文物的渴望与需求。
(三)体验型互动展示
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参观者、访问者同博物馆文物信息的解读与探索,构建为一体式的关联机制,让参观者以及访问者自动融入到博物馆文物的信息阐述行为中,因此,体验型的互动展示成为博物馆文物保存与管理中独树一帜的传播。其本质是依据物理学上概念融合主题而启发,比如光的折射定律以及反射定律,他们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才得以实践和完成。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吸收了很多先进的视听音响的装置等,这些媒体技术的引用在发掘文物、考古过程中,可完美地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年限、制作历程等非凡的数据记录,促使观众、参与者印象深刻。
(一)人机对话
与其说新媒体技术对群体观众的体验是酷炫的先进技术,倒不如说此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文物与人们群众的关系,成功地隔绝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感。在媒体技术的衍生下,先后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最具成效的方式是突破了博物馆本身公共属性的展示与收集文物的不均等。可以发现,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管理中,对数字化的技术表现特别明显,如,自动化服务不但可以让馆藏的典葬品与数据总库进行对比和关联,同时,也能实现人与文物的间接对话,让参观者、群众根据自身的喜好程度选择其喜爱的文物,并依据本身的兴趣以及好奇心,不断探索和证明此结论的正确性。
(二)媒体化的参与思考
众所周知,博物馆使命原是以“物”为核心、主体。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将关注点投向“人”自身。从群众思维形式转行成观众“积极参与的思维模式”。此机制的确立,很大的原因在于智能的交互平台,另外一部分原因则归功于博物馆多功能的运用。
在平台及其的建设运营中,新媒体技术的最为突出的优点便是其本身的“连结性”和“互动性”。将博物馆内部系统同媒体技术有效融合协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博物馆展示装置,吸引参观者的同时,亦能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产生互动。突破信息的单向传播渠道,全方位调节受众的“五感”,使其身临其境,全方位感知信息,完成信息的吸收与消化。
(三)交互式动画导视系统设计
交互式动画的指的是一部作品中可以融入交互型的技能动画,属于多媒体技术的体系范畴。动画的本身模拟的是人的生存意念,而非现实本身,动画取决于人的思维与想象力的构造,形式的展示也都源于生活、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的高于常态的现象。动画题材的“动”和“画”能够很好地吸引人的思想力与注意力。而这种交互式的动画展现其本身的优势同时,又能使图像运动和数字信息呈现互动,以此,让群众不由自主地产生参与行为,具体实践中,可依据博物馆陈列文物特点以及保存的现状,优先导入文物内容,展现博物馆丰富内蕴形态和传统文化精神。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百塔寺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