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分析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新视角

2018-07-14 07:09胡缘媛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视角理论空间

胡缘媛

“空间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空间研究最重要的理论进展,理论的主要主张是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变为历史辩证法的“空间化”。新的空间生产的理论,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表现出的整体性、彻底性成为人们重新认识空间本身的重要转折点。空间生产研究具有代表性人物的是列斐伏尔与大卫·哈维,人文地理学者已在以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和索亚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流派之间另辟新路,主张跳出“空间生产”,从列斐伏尔其他著作中对“空间生产”进行深层次解读。近年来,我国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功能日益增强,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跨越;同时,对旅游的空间研究也出现了空间的社会化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本文将围绕该問题进行探索,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探索及在此背景下旅游地空间研究的新视角,以及新的研究路径、理论框架。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转型发展,旅游业的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旅游地被不断造出新的视角、新的研究路径,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地域空间。在旅游地中,由于需求推动、资本注入、社会和文化转向、产业转型、城乡和区域多极化发展,以及全球化和地方化推进等新意识、新效用的作用,不断产生和创造出生产、消费、产业、居住和社会空间等一系列新的空间。旅游地空间和旅游地塑造随着时间的演化,也显现出新视角、新规律、新路径。而旅游地发展中的新空间、新问题,也需要探索新的旅游研究模式及路径。

一、新视角的提出

(一)理论新趋势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术界形成一种跨学科领域的趋势,并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等理论新转向及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中,空间、地方和文化地理学问题甚至成为跨学科领域发展的格局中心。其中,“文化转向”是指对文化进行跨社会学科以及阶层的进一步研究,同时,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更多的倾向于社会学的视角,文化同时也在“文化转向”的思潮中,成为维持与构建社会关系的关键。在这期间,人文地理学也呈现了新的“文化转向”内容,是以把后现代思潮作为其理论基础,并出现新文化地理学的崛起,这一转向随之影响到地理学的其他分支,使得地理学科呈现又一重要特征:人文化和社会化。

(二)旅游地理学的新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迅速、成果最丰富、思想最前沿的分支学科,但仍处在一个不断吸收、不断成长的阶段,而重要的问题是在理论建构和哲学基础判断层面上。在当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旅游地理学提出新的要求是在其重要情境和学术研究方面。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学术发展宏观背景,以及旅游业发展背景,旅游地理学应该加强基础理论建构方面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重视旅游现象的空间性特征,强化对旅游地演化、旅游影响、旅游者行为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强对中国旅游发展实践性考察的辨识力。空间生产已成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作为旅游地人地系统演化的重要核心部分,这就为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二、空间生产理论概述

(一)空间生产理论内容

20世纪以来,面对资本主义发展意识形态及其深刻发展背景,理论研究最显著的趋势出现转移,即从本来的传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重心,转移到目前以社会政治文化等研究为重心。在研究“空间生产”中,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明确提出此的概念,他认为,空间是生产要素本身而并不是背景。在其观念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的转变。空间生产的实质中揭示了空间的生产不仅仅是对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也是对空间、社会空间的生产。

(二)旅游地空间生产研究进展

国外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研究相对丰富,在这里着重介绍列斐伏尔对空间生产的研究进展,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空间具有它的物质属性,但绝不是与人类实践和社会关系毫不相干的物质存在,正因为人类涉及其中,空间才显出意义,因而空间是社会的空间。列斐伏尔认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批判能够实现这种统一。国内自2005年以来,也兴起了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风潮。就研究方法来说,不仅是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同时也采用各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就旅游地空间生产来说,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对乡村、传统社区、小城镇、历史街区和民族文化旅游地等多种类型旅游地的研究;相对广泛,包括在这种新型的旅游地空间观念,内容主要包含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旅游地研究路径以及新的框架,其实质是旅游地理学在系统科学指导下对空间哲学的认识。

三、旅游空间研究新视角

(一)旅游地空间研究新视角内容

我国是拥有广阔的经济社会背景,以及历史特色的大国,这使我国在社会文化地理学发展方面面临独特道路、艰难前景的问题。历史性的国情是中国旅游地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现实背景,其中包括人口众多、旅游和休闲消费需求庞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城市化处于关键时期、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等,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就构成了中国旅游地研究的鲜明特色。在这时,空间生产理论的出现,为复杂的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模型、新理论。

(二)旅游地空间研究新路径

空间格局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长处,对空间本身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探讨相对较少。这一特征被研究传统旅游地空间学者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沿袭。学者们鉴于对空间属性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面临旅游地的演化,这一系列新进展对旅游地研究路径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旅游地新发展被一系列新因素的作用,致使不断生产出的新空间,这些新的空间又被赋予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一系列新发展就成为旅游地发展的复杂空间系统,其又相互渗透、相互嵌套。

(三)旅游地空间研究新框架

我国社会转型科学问题的探究,需要坚持结构分析和机制分析相结合的基本路线,并时刻注意研究社会运行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动。旅游地空间研究进一步深化分析,建立了复杂的系统,其中这一复杂系统也需要复杂的旅游地空间研究新框架,以致揭示人地系统演化、旅游发展、空间生产三者之间的互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道路。新的旅游地空间研究框架、旅游空间是旅游实践的产物,体现了旅游空间的本体论,旅游空间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在新的旅游地研究框架中,不仅有物理空间的生产,还有社会空间的再生产,这就体现了旅游空间处在不断发展中。

四、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背景使得在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中,出现“文化转向”“空间转向”新的理论动态。在这一新转向的理论下,旅游地研究又产生了新的重要视角,即空间生产作为旅游地人地关系系统演化的重要核心部分。在空间生产视角下,旅游地理学是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对空间哲学的重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地空间模式转型,同时空间生产视角下的空间再认识要实现两个层次的转变。在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需不断发挥传统旅游地理学空间研究的优势,同时要求更加注重旅游地空间研究框架模型的建构,其中包括空间模型的尺度转换、社会空间等方面。本文所提出的新的旅游地空间视角,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完善。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新视角理论空间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创享空间
马云的新视角
新版面 新视角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