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晗 张 卓 刘 雪 许广宇 谢瑞龙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由于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且供应链中间环节过多,使得农产品供应链出现了信息系统不健全,流通成本过高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能到达充分共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起步晚,造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建设缓慢,市场信息情报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农产品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检测,加大了质量安全隐患。
三是缺乏专业化物流意识和设备落后,农产品运输损耗大。由于物流设施水平总体不高,加之缺乏农产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使得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大量损耗。
四是核心企业发育不完全,妨碍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安全管理。一些大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缺乏领导力和权威性,质量统筹管理意识薄弱,致使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缺乏战略配合。
五是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方式尚未形成,缺乏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脱节,生产者和经营者没有意识到彼此是经济利益共同体,每个环节都从自身的短期利益出发,缺少对供应商的评估和考察,造成供应商良莠不齐。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关乎着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农业市场的供给,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是重中之重,农产品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农户、粮食加工企业和超市等农产品供应链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不规范,质量信息不共享以及质量文化价值观的不完善。然而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文化的建设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经过用心的栽培,所以要深入到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涵盖供应链的各个方面。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企业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企业需要重塑的经营理念大致有以下几种:
对于供应链来讲,各个节点企业的相互协调与合作都离不开信任。建立一套科学的信誉评估指标体系来考察合作伙伴的可信度,能为今后的信任机制的建立打下基础;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也需要信任机制。
构建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协作关系是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最困难的环节。由于文化的协作力量能成为组织有效性的源泉,因此,通过建立质量文化的协调机制可以改善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
有时在合作过程中,各节点企业的自身利益会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不利于加强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所以需要企业改变绩效评估方法来促进节点企业间的合作。
通过加强企业信息文化的培育来建立能有效支撑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体系。实施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但技术并非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体,供应链管理应该是人、信息技术、管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跨质量文化培训,以减少质量文化冲突。并设法使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质量文化,创造出各种质量文化相融度较高的供应链质量文化。
综上所述,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文化的培养和构建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过程,涉及企业文化的扩散和渗透、核心企业质量文化的推广、非核心企业对质量文化的融合。供应链员工的培训以及协调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这不单单需要供应链内部企业的通力合作,也需要社会环境和政府的配合,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