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青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缺乏风险评估等问题都有待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内控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积极的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职能部门,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出现了腐败、舞弊等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也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逐步完善内控制度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是对管理者权利滥用的重要约束,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更重视业务的运营与发展,对于内控管理的概念、认识都尚不清晰。而且由于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究竟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只是把内控的管理工作交给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对此没有认知更没有参与,使内控管理形同虚设。
(二)内控管理制度没有从实际出发、执行率低。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内控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管理中,内控管理流于形式、内控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也不高。有些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依葫芦画瓢,照搬模板,实际操作中更是将制度束之高阁,这大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制约了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效率。
(三)内控管理流程、岗位设置不合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一些岗位违背了内控管理中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导致了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其次,缺乏对内控工作的培训,例如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参与,但是因为缺乏培训,人员无法有效的将内控信息化系统融入日常工作中并发挥作用。第三,内控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管,权责不明确,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四)缺少对风险的评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单位各部门对其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缺乏认识,内审部门尚未建立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每一项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对各项业务经营活动没有规范化的管理。事业单位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不高,由此导致事业单位存在的如资金、预算、管理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不断增加。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即使进行风险评估,也缺乏根据业务范围、业务流程等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相对企业来讲会计核算也较为简单,因此一些单位会计人员身兼多职,缺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
(一)全员参与、提高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单位要加强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内控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要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定期组织内控管理知识的培训,提升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其次,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决策的能力,明确管理人的职责,带领单位全员投入到内控管理建设中来,把内控工作落到实处,在单位管理人的带领下,给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完善内控制度。单位要在内部建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配备能胜任内控工作的人员,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把单位的内部决策和管理工作都落到实处,加强单位资金、收入支出的管理,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合理的配置资源,完善内控制度,明确各人员的职责,以促进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岗位。首先,要梳理内部业务流程体系,只有明确内部业务流程,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好内控工作。同时,尽管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受限,也应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比如决策、审批、执行不能为同一人,重大事项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在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使每一个关键岗位都能形成制衡的机制。
(四)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具有公益性,但是对于风险的评估不容忽视。每项内部控制管理的构建都离不开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障资金安全,促进长久稳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很重要的。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面对单位运营中所存在的风险,实施全面的监管和评估,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因为风险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有效性。针对内部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岗位,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规范内控管理工作,从而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