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臻
印染业上承织造业,下接服装家纺业,是纺织业技术提升的关键。得益行业集聚之利,尽享水乡地理之便,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印染得到蓬勃发展,是中国轻纺城及柯桥区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同时,印染行业能耗高、水耗大、污染重的缺陷也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现有行业结构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行业竞争优势逐渐受到威胁。
由于环保政策标准缩紧,从2005年开始,印染布产量同比增速趋缓,从双位数增速下降至负增长。2010年开始,印染行业产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十二五”期间,全国淘汰落后印染产能共158.3亿米,我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由2010年的601.65亿米减少到2015年的509.53亿米。随着下游服装消费的复苏,印染产量2016年底部回升,行业盈利水平良好,2016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533.70亿米,同比增长4.74%,扭转了2011-2015年连续五年负增长的态势。与全国印染行业的总趋势一样,从2011年起,柯桥区的印染布产量也经历了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190.1亿米下降到2015年的162.14亿米,2016年印染布产量止跌回升,全年印染布产量为165.27亿米,2017年印染布总产量为171.53亿米。目前,印染行业处于持续下降后的回升阶段。
柯桥区政府在2016年底提出《柯桥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印染企业整合,印染企业全部集聚到滨海工业区,打造成为具有明显产业特色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蓝印时尚特色小镇。截止2018年2月,柯桥区应退出区的印染企业和热电企业悉数搬到沿海印染工业集聚区,印染行业集聚工程正按部就班地推进。本文拟从柯桥区印染产业新形势下成本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印染企业主要成本包括:第一类是生产成本。包括染料、助剂、能耗(水、电、煤、蒸汽)、人工、排污费、机物料、其他制造费用等;第二类是营运成本。包括企业营运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生产成本占重大比重,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生产成本中染料和助剂价格非常敏感,由于染料和助剂的生产易出现安全事故,导致相关企业停产整顿,甚至部分产能关停,同时相关企业还会存在环保督察导致的限产,这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导致染料价格剧烈波动。
以柯桥区A企业为例:
表1、A企业印染成本要素的价格及变化趋势
随着染料价格的上涨,印染企业间的成本差距有所拉开。对于一些有资金实力、有足够存储能力的印染企业来说,染料可以按年采购,每年年初采购一年所需的全部染料,避免当年出现不可预见因素导致染料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成本上升,因此2017年三季度染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对这类企业的影响不大。但对一些资金有限、存储能力不足的企业来说,这类企业一般是每年分批采购,染料价格上涨给这类企业带来成本上涨的压力。从2017年12月开始,染料连续上涨,印染企业的染料采购策略势必又会有所调整。
一家中等规模以上的印染企业搬迁成本在2亿元左右,包括土地摘牌、厂房建造、设备购买等各种成本,企业搬迁进入集聚区,对印染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现在区政府在力推印染集聚,虽然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印染行业的发展,但短期肯定会对印染企业造成冲击,提高企业的运作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目前,国内分散染料产能大约为55万吨,占全球分散染料市场70%,三大分散染料生产厂家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和浙江吉华共拥有分散染料产能共约34万吨,集中度约70%。活性染料共拥有产能44万吨,前五大厂家合计拥有产能27万吨,市场占有率约为60%。总体而言,染料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由于上游染料行业高度集中,行业集中度相比较低的印染企业与染料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染料涨价,企业只能选择接受。
柯桥区印染行业的工人以外来人口居多,工人稳定性较差。部分企业的工人流失率达到40%。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设备运转情况等不同,即使是一个从事印染生产多年的工人,进入一个新的企业后,也会存在一个过渡适应期。这个期间是印染企业一年中次品率最高的期间。但同时,春节之后的三个月是印染行业当年的第一个生产旺季,决定着一个印染企业当年的盈利情况。
近些年中国的平均人工成本也在逐年上涨。因此,为了尽可能留住工人,近几年柯桥区印染企业工人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基本上每年都会较上一年增长5-10%左右。2017年柯桥区印染企业的工人平均工资达到6~8万/年。印染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用工贵”。
1.柯桥区目前按印染企业吨排污指标贡献率情况,每年对印染企业排污指标进行削减。促使企业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按标准排放,在增加排污指标的同时扩大产能。例如,某印染企业投资日处理能力10000吨/日的废水处理系统,回用率为60%,排污指标为7400吨/日,在排污指标不增加的同时,实现用水量13400吨/日的产能。但投资建设废水处理系统,要增加企业的成本。
2.“煤改气”导致印染企业成本上升。为加大对印染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柯桥区推出“煤改气”计划。针对“煤改气”,印染企业大致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将导热油定型机更换成煤改气定型机,一种是将导热油定型机改装成煤改气定型机。1台导热油定型机约140万元,1台煤改气定型机约152万,但改装成本在40万元/台。印染企业在煤改气后,按照现在煤炭价格,计算可比数据,印染企业在煤改气后,每天的能耗成本增加50%,由于能耗成本在染色和印花的成本比重均为最高,使企业成本大幅上涨。
根据表一,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A企业各项成本要素中,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是排污费,其次是蒸汽价格。与2016相比,2017年的排污费从5.54元/吨涨到6.61元/吨,上涨了19.3%;2017年的蒸汽从156元/吨上涨到179.3元/吨,上涨了14.9%;与2014年相比,排污费和蒸汽分别上涨了131.1%和55.9%。随着治污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环保方面的成本支出将会逐年增长。
随着行业对绿色生产的标准不断提高,柯桥区印染企业经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
中美贸易之争,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成了中国纺织业的最大对手,大量出口的订单转到这些国家。在中国进出口下滑的情况下,欧盟从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大幅上升;美国从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柬埔寨进口增速;日本从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进口大增。人工费用方面,以孟家拉国为例,当地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是50美元,技工的工资在100~120美元,而柯桥区技术工人的工资普遍在5千元(约合730美元)左右,光是工人成本就差了好几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单价一压再压,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少。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印染企业必须从全局、长远进行成本管理,打造竞争优势。从源头管理好成本动因和基层作业,达到最佳投入产出比。
价值链不是独立活动的汇集,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包括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的配送及服务的全部步骤,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产品产生增值行为,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每一项活动中。一是分析上游价值链,降低供应链上的成本。与供应商建立基于竞争战略优势地位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取价廉质优的原材料,在寻求成本降低机会的同时,又可避免出现因断货带来的时间成本。二是分析下游价值链,加强与下游客户的联系,采用经销模式的规模以上印染企业,需对销售渠道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降低沟通成本和协调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三是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减少成本费用消耗。
印染企业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同时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快速应对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种、新花型。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实施集中差异化策略,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印染流程上的专业化还是印染产品上的专业化,做自身更加擅长的业务,在细分市场做强,占据细分市场。对于大型印染企业而言,应实施差异化策略。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行业话语权;同时应尽力提高市场份额,通过规模化降低单位成本。
降低物料、能源消耗,提高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就能提高企业的利润。在节能降耗方面,某印染企业主要设立激励措施,采用总体指标,全年总的目标成本,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节约的成本按照一定比例(比如80%)由工人享受其带来的利益,激励工人主动降低生产成本。对成本控制、人员控制、能源控制,都分别制定详细的办法及对应的激励措施,从部门负责人、到班组长、再到每一个工人,都能够从控制生产成本中得到收益。企业制定详细的KPI指标,只要能够保证企业相应的利益即可,其余的应当有工人去分享。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经济性的,生产成本控制得好。
印染企业采用人工打浆,会由于责任分工不够精确,且工人工作状态的不稳定性,使得质量无法保证,同时也造成浆料的浪费。采用计算机控制打浆系统替代人工打浆,有三个优势。第一、可以减少工人连续劳动疲劳带来的误差。第二、整个浆料系统制造、配送过程稳定。计算机控制打浆系统精确性高,电磁阀、称量器,都在误差范围内,白天和晚上都一样。第三、计算机控制打浆系统,能够保证作业环境的清洁。传统打浆,倒浆时粉尘漫扬,由于该套系统是密封且连续的,既能减少粉尘,又能减少打浆过程中的溶剂挥发,减少气体污染,也能保证打浆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提高一次成功率,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节能减排,目前,企业一次成功率都不是很高,有些品种档次要求高的,一次成功率在70%左右,20%-30%的布需要加工两遍甚至更多遍,才能达到质量要求。要提高一次成功率需要通过智能化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实现。打样一次成功率高,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避免打样环节制约企业的产能释放,减少后续工序的人员及设备的闲置。
印染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加强技术创新,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应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空间,同步规划建设产业集聚所需水、电、路、汽、气、通信等设施,以及商贸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供热和集中废水处理,引导、保护企业集聚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一是统一底层信息标准。将业务成本信息与财务系统融合。二是构建企业级信息平台,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引入ERP系统。运用ERP系统,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对企业的生产、对业务员的出货情况进行智能化控制与考核。三是搭建多维信息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移动应用、云搜索等技术推动成本信息便捷化查询、智能化应用,对客户进行分析,达到最优降低成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