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克钰 汪 伟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会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民办高校区别于公立院校,只有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上更具竞争力,在取得教育部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更会增强学生的区域服务能力和就业能力,因此,民办高校在转型背景下积极探索会计专业“双证”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明确,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标准,由于历史原因,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大多照搬公立院校,转型要求提出后,民办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界定,但仍有公立院校的影子,部分高校领导依旧排斥“双证”教育,认为这种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模式,这种误读应用型人才培养宗旨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阻碍了今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匮乏。民办高校在期初都存在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现象,原因是在创校之初教师队伍一部分为公立院校离退休教师,一部分为应届硕士毕业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自有中青年教师,由当年的助教陆续进级为讲师和副教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但当年的这些教师都是“跨出校园进校园”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的传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加之民办高校人员流动大,“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学生面对抽象的理论很难理解会计流程及相关事项,不利于毕业即就业的有效对接。专业师资匮乏成了民办高校“双师”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三)专业课程与职业证书考试内容融通性不强。目前专业课教材与职业资格考试教材差别较大,融通性不强。以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为例,专业课程设置初级财务会计及经济法,这两门课程正是初级职称考试的两门课程,但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重难点与职业能力认定标准不匹配,在经济法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更加注重法律基本理论、法条的讲解,而从业资格考试中更加注重经济法律关系的辨析,这就使得会计专业本科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还要重复学习相关课程,学习压力过大。
(四)缺乏实操能力培养,动手能力不强。“双证”教育强调的是学生毕业后不仅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能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即“毕业就上岗,上岗就上手”。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大部分高校以培养学术型学生思路为主,自从三部委下发转型指导意见后,人才培养方向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偏重理论,没有将实践能力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很多院校只是将专业课程理论学时分出一部分学时作为实践课时,将实践教学作为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补充,缺乏实操能力培养,没有完善的实训平台,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一)制定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民办高校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将“双证”教育理念纳入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来,突出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第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调研,掌握地方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邀请校企合作单位针对企业具体需求共同商讨并制定具有特色,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有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对接。摒弃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简单补充思想,深入剖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将实践教学环节从理论教学课时中分离出来,设立独立设置实验课课程,通过综合实验、专项实验,实现在“练中学”“学中练”,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务操作能力,注重“双证”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逐步形成以能力为主线,有特色的人才培养。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在会计专业“双证”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民办高校必须建立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与内培相结合的思路,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同时设立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现有教师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到企业挂职锻炼;在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课时费提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高薪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到校任教或做专题讲座等。通过3-5年建设成一支数量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深化教学改革,课程内容融会贯通。1.调整课程内容,使其应用性更加鲜明。专业课程内容向职称考试核心课程内容转变,注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紧密围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编写课程大纲及课程教案。2.选用初级会计职称国家指定教材作为“双证”人才培养教材。现在我们所应用的教材,多是以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所编写和使用的教材,其特点是强调理论内容的完整和学科体系的框架,对会计业务处理问题涉及较少,这样的教材不适合“双证”人才培养。通过选用初级会计职称国家指定教材彻底实现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实现结课就可考证,大大提高通过率,为就业增加砝码。
(四)建设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注重实操能力培养。“双证”式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而这一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是校内实验,一方面是社会实践。从校内实践来说,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要有完备硬件组合,包括实验场地,实验软件,实验设备等,并结合实习教学需求,模仿企业工作环境,真正体现出将企业环境搬进校园。从社会实践来说,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注重选择业务量较大,业务内容相对复杂,内部管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做为实践基地。本着“共赢”原则与企业构建校企合作关系,在校内选派理论指导教师,在实习基地配备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把社会实践的效能真正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