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和书法研究综述

2018-07-14 01:43程咪咪
书法赏评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平赵孟頫行书

■程咪咪

作者单位:上海美术学院

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祖籍浙江桐庐,后寓居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又因红巾军起义而避于黄冈(今浙江嘉兴海宁市丁桥镇利群村)多年,直至朱元璋推翻蒙元政权之后才返回杭州。俞和一生不仕,性情冲淡,能诗善书,“少时得见赵文敏公用笔之法,极力攻书,书日益有名,篆楷行草,各臻于妙,一纸出,戏用文敏公私印识之,人莫能辨其真赝。”①其为人不尚表露,玩世不恭,书法成就斐然。

俞和是元末明初书坛的重要人物,其直接师承于赵孟頫,尤其临晋唐名家诸帖颇勤,故篆隶行草真众体皆能,是元代“复古”风潮影响下的书坛代表人物之一。俞和杰出的临帖功力使得当时以及后世之人常常将其书作归于赵孟頫名下,但也因此使得“逼真文敏”之名淹没了俞和书法的个人特色。

图1 苏文《俞和像》

一、生平交游研究

俞和享年76岁,恬淡潇洒,布衣终身。了解俞和的生平是深入领会俞和书法意韵的前提。对俞和生平记述最全的文献资料见于明朝徐一夔为俞和撰写的《俞子中墓碣》一文,研究者对于俞和生平的叙述也大多以此为依据。最早的俞和年表出自张光宾的《辨赵孟頫书急就章册为俞和临本兼述俞和生平及其书法》一文,收录于其所著《元朝书画史研究论集》(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1979年版)一书,年表涉及俞和的生平、师承与交游,并将30件俞和的书作按时间顺序对号入座,是最早、最全面的俞和年表,大致呈现了俞和一生的经历以及书法创作的轨迹。

俞和的书法直接师承于赵孟頫,是赵孟頫的重要传人,践行赵孟頫“复古”主张,师法晋唐,临摹诸帖,因而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个人面貌日渐显现。关于俞和与赵孟頫的关系,长久以来即存在不同的说法,张光宾在《辨赵孟頫书急就章册为俞和临本兼述俞和生平及其书法》一文的注释中引用了丰坊的“私生子说”②和顾复的“外甥说”,③但其对于此二种说法皆表示不确定和怀疑,依旧持传统的看法,认为俞和与赵孟頫是师生关系,俞和的父亲为俞章。而在楚默的《元代书法的复兴与新变》(收录于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47元代编 元代名家卷》,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一文中,作者认为俞和与赵孟頫有血缘关系,是赵孟頫的私生子,这一观点同样取自丰坊《书诀》中的记载,作者对此观点表示相信。

俞和与张雨同是赵孟頫的嫡传,二人交好,张光宾在《辨赵孟頫书急就章册为俞和临本兼述俞和生平及其书法》一文中对俞和的交游情况作了梳理,除张雨以外,还包括陈旅、黄溍、王蒙、倪瓒、张子英、张翥、张光弼、徐一夔、徐子贞,以及杨维桢、黄公望和学生张宇初等人。

图2 俞和《临定武本兰亭》卷(局部),纸本,纵26.7cm,横83.7cm,故宫博物院藏

图3 俞和《千字文篆隶册》(局部),纸本,纵21cm,横24.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书法研究

“今世流传的元人墨迹,以数量论,除赵孟頫外,还未有超过俞和的。”④如前文所述,张光宾在《辨赵孟頫书急就章册为俞和临本兼述俞和生平及其书法》一文中将俞和的30件书法作品按时间顺序编入年表中,大部分都列明了款识、钤印与著录文献,没有说明藏处,其中部分书作并未流传至今。王连起的《俞和及其行书<兰亭记>》收录于《书法丛刊第28辑》(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该文中,作者简单罗列了俞和的14件书作名称,亦未指明藏处。劳继雄所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东方出版中心出版,2011年版)中,收录了5件俞和的书作,此实录中收录的作品均在上世纪80年代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一一鉴定过,鉴定意见表明,俞和的5件书作中,有4件为真迹,1件为摹本,均列明藏处。吴宗超的《俞和书法的当代收藏去向》(《艺术市场》,2014年第13期)一文中,作者对俞和书作进行了分类汇总,包括存世作品和历代著录中出现的作品,其中存世作品17件,均列明藏处以及款识、钤印、著录、创作时间、书体,作者认为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俞和书作大多为真迹;另有著录中出现的俞和书作共5件。综上,可梳理出俞和传世书作19件(见附表1),以及历代著录中出现的俞和书作16件(见附表2)。

俞和诸体兼擅,且每种书体均有作品存世,在历代书家中亦为少见。王连起在《俞和及其行书<兰亭记>》一文中将俞和的存世书作进行了分类,包括小楷、行书、草书、章草和篆隶,并就每种书体分别作了详细的举例和赏评。作者认为可以看出其师法赵孟頫晚年,但二人之间有着各自的笔法特色,并且在各体书法中,俞和“以小楷和行草成就最高,特别是小楷,其功力之深,在历代书家中也是少见的。”⑤楚默在《元代书法的复兴与新变》一文中则认为,俞和的成就不在行书,而在章草与篆隶,并就两种书体分别举例赏析。除此之外另有一些文章是就俞和的某一件书作展开评析,如易新生的《秉承子昂自标新——俞和行书<自书诗>》(出自易新生著《借墨还魂》,武汉出版社出版,2011年版),和闫建科的《王蒙<芝兰室图>和俞和行书<芝兰室图记>》(《荣宝斋》,2014年)等。

附表1 俞和传世书作简录

附表2 著录中收录俞和书作简录

世人对于俞和书法的评价基本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俞和的书法中一方面透露着赵孟頫晚年的笔法意味,而另一方面,即便是俞和的临帖之作,也并不是都一板一眼,能看出独特的笔法韵律,特别是其晚年之作,已展现出显著的个人面貌。如张光宾在《俞和书乐毅论与赵孟頫书汲黯传》(出自张光宾著《读书说画台北故宫行走二十年》,丽山寓庐出版,2008年版)一文中评价俞和说:“无论临仿或自运,虽然出自松雪遗绪,风仪差异颇大。”⑥王连起在《俞和及其行书<兰亭记>》中评价说:“俞和书与赵孟頫书相比,还是有较分明的笔性特点的。这就是赵书虚和姿媚,俞书刚健畅朗;赵书典丽雍容,俞书纵放洒脱;赵书笔画轻清,俞书笔意跌宕。”⑦黄惇在《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中评价俞和说:“《临王帖轴》《自书诗卷》等晚年之作,有任情自放的趋向,可看到他晚年的变化。他的许多作品,名之为临作,实谙熟笔法,其驾驭能力已足使其进入心手两忘的自由境地,故挥运之间,如入无人之境,往往字较原贴大小、章法俱已改变,然依然有乱真之感,神态笑貌,呼之欲出,实非常人所能及。”⑧易新生在《秉承子昂自标新——俞和行书<自书诗>》一文中评价说:“俞和虽然学习赵孟頫,酷似赵孟頫,但他并不是赵孟頫的影子,而是一位有个性的书法家。”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俞和始终以赵孟頫为追求目标,笔法面貌均无个人特色。持此类观点的研究成果有张志和的《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作者认为俞和的书法是一种模仿,无创新之处。杨丹霞在《书画鉴定》(福建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中评价说:“俞和的书法以学赵为能事……俞和的字里,只有赵孟頫的影子。”⑩

图4 俞和《行书自书诗》卷(局部),纸本,纵28.8cm,横216.7cm,故宫博物院藏

三、赵孟頫书法辨伪

赵孟頫是我国宋元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以卓越的艺术成就使整个元代都笼罩在其影响之下。由于赵孟頫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因此大量的伪作也应运而生,其传世作品中伪作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真迹的数量。伪作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如好事者有意作伪,或由代笔之人所作,或是他人的临摹之作被后世误读等等。在赵孟頫伪作中,出自俞和之手的书作被认为是水平最高的一类。

关于辨伪赵孟頫书法出自俞和的文章有很多,如张光宾的《辨赵孟頫书急就章册为俞和临本兼述俞和生平及其书法》《从王右军书乐毅论传衍宋人摹褚册》(《故宫季刊》第14卷 第4期,1980年)和《俞和书乐毅论与赵孟頫书汲黯传》(《历史文物》第2卷第4期,1986年1月),刘九庵的《赵孟頫书法丛考》(《文物》,1987年第9期),王连起的《赵孟頫书法真伪的鉴考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2月),黄懿君的《锡博本赵孟頫临<兰亭序>考辨》(《中国美术》,2012年第1期),赵华的《伪赵孟頫书画印考辨——以俞和作伪赵孟頫书画为例》(见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编《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论坛论文集》,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等等。以上研究者总体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来进行论证,而赵华更侧重于对赵孟頫钤印的微观分析,并梳理出39件俞和作伪赵孟頫书画,后增 加至41件。

四、诗歌研究

俞和能诗善书,参与文人雅集吟诗挥毫亦为喜爱之事,况且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乐于以诗歌来互为映衬,题画诗也在元代发展到了极盛,然而关于俞和诗歌的研究却实为少见。《全元诗》(杨镰主编,中华书局出版,2013年版)中收录有俞和诗歌65篇,多为题画诗;顾跃跃《元人俞和题画诗刍议》(《北方文学》2016年9月)一文对俞和的诗歌做了一定的研究,通过举例分析和文学角度的鉴赏,强调了俞和诗歌在图画再现方面的能力和对元代文人士大夫心中普遍的隐逸思想的表达,展现了俞和冲淡的性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怡然自得。

五、总结

时至今日,对俞和的研究已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俞和的生平、师承交游、书法风格、书法辨伪以及诗歌等等。就笔者目前所看到的研究成果来说,对俞和研究最全面、最早的是张光宾,其研究成果为之后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王连起对俞和各体书法分别进行举例与风格分析,是关于俞和书法风格特色较为全面的研究;另有吴宗超将俞和的传世书作进行了较完整的梳理;顾跃跃首次从文学的视角对俞和的题画诗作了赏析。除此之外,更多的文章致力于研究俞和所作赵孟頫伪书,考辨深入细致,成果颇丰。

然而,俞和书法的研究依然存在较大的空间:第一,关于俞和生平的研究成果尚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人生经历过于简略。第二,关于俞和师承交游的研究和记述寥寥数言,不够深入细致。以上两点皆因资料缺乏,因此想要展现俞和生活的全貌实属不易,但这对于研究俞和书法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否则无法真正理解俞和书法的风格与内涵,因此需要从各方面继续挖掘相关史料。第三,对于俞和书法的研究缺乏与同级书家的比较,如张雨、王蒙等人,研究俞和书法需要从不同视角审视与评价。第四,人们多聚焦于俞和对赵孟頫书法的精心临摹,而忽视俞和对赵孟頫复古思想的学习。无论是赵书还是晋唐诸帖,俞和皆付诸大量精力,故将近晚年时才充分表露其个人风格,这些均可说明,俞和同样奉行“复古以开新”,是赵孟頫复古思想的践行者与继承者。第五,对于俞和诗歌的研究较为缺乏,前文所述该文章仅从文学角度分析俞和诗歌的语言表达和感情抒发,抛开了俞和的书家身份,将其单纯地视为诗人,因此还需诗书结合,从诗歌中剖析其书法创作的思想。第六,关于俞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目前极少有人研究,王连起在《俞和及其行书<兰亭记>》一文中也仅是一笔带过,认为“今天不论从研究辨别赵孟頫书的真伪,还是从俞和是赵孟頫的重要传人,并在书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这一点上看,考察和研究俞和的书法,都是必要的”。⑪研究者对于俞和书法的评价也存在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于俞和书法的认识程度不同,并且看待俞和书法的视角也存在差异。因此,研究俞和书法应将视阈拓宽,从多方面作分析,将书法置于更广阔的维度中去看待,从而对其书作形成更完整的认识,给予书家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例如,俞和对于板刻书法的贡献、俞和对文征明等后世书家的影响等等,皆有待深入剖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俞和书法研究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

图5 俞和《临乐毅论》(局部),纸本,纵24.7cm,横68.5cm,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注释:

①(明)徐一夔著;徐永恩校注.始丰稿校注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47页。

②“俞和字子中,钱塘人,其母寡居,赵子昂私之而生和,遂冒赵氏教之书。”见(明)丰坊著.书诀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③“紫芝生为赵文敏甥,笔法得之文敏为多。”见(清)顾复撰.平生壮观 卷四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2页。

④张光宾著.元朝书画史研究论集 [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9年:第105页。

⑤文物编辑委员会编.书法丛刊 第28辑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年:第1页。

⑥张光宾著.读书说画 台北故宫行走二十年 [M].台北:丽山寓庐,2008年:第349页。⑦同3。

⑧黄惇著.中国书法史 元明卷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62-63页。

⑨易新生著.借墨还魂 [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年:第62页。

⑩杨丹霞主编.书画鉴定 [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111页。

⑪同3。

猜你喜欢
生平赵孟頫行书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傅忠诚教授生平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脚踏实地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苏 轼 行书李白仙诗
苏 轼 行书李白仙诗
曾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