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自信心来自教师的鼓励性评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鼓励性评价呢?
一、巧妙使用鼓励性评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学习中,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营造一种群体的氛围,以引导学生热情学习,引发师生间的共鸣。如:我在给学生教“兔”字,让学生组词时,第一个学生说“大兔”,第二个学生说“小兔”,第三个学生说“灰兔”,第四个学生说“白兔”,第五个学生说“兔年”。能把“兔”组成“兔年”这个词,这是学习的闪光点。因为“兔年”这个词,已经从“兔子”的具体概念中跳出来,并且是在“兔”字后面加字组词,与前面几位同学组词的方式不一样。因此,对组“兔年”一词的学生,我特别予以鼓励并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这个词组得好,而且还教了我们一种新的组词方式‘在生字的后面加一个字也可以组成词语。太不简单了!看谁还能像她一样聪明!”在我的这番鼓励下,同学们的词越组越多。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
二、巧妙使用鼓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便是那些调皮的、顶嘴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也应该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也可以成才。
例如我在教《坐井观天》一课,让学生朗读时出现了这种情况:
生:“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读得正确、流利。
生:“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你读出了青蛙对小鸟的怀疑,很好。
生:“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你加上了动作,更形象了。
生:青蛙说:“朋——朋友,别——别说——说大话——话了!……”
这一学生一读出来,全班哗然,有的同学说:“老师,她就是不爱学习,爱出洋相,不遵守纪律。”面对这个情况,我沒有急躁,没有呵斥学生,而是冷静地与这位学生进行了对话。
师:你这样读一定有你的道理,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青蛙长期生活在井里,没有机会说话,所以说话会不连贯。
师:多么创新地理解呀,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她。
三、巧妙使用鼓励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几年前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做一片美的叶子》,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在导入新课时,孙老师问大家有什么兴趣爱好,让喜欢画画的学生举手,并奖励他们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画。这时孙老师说:“能大胆的举手,发挥想象,勇敢地画出自己一切心中的美,你们是好样的!”进行新课时,当学生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自由读完课文时,孙老师说:“什么是最美妙的音乐——你们的读书声。”评价时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在齐读课文时,孙老师赞许地评价:“你们读得真好,我真惊讶!不过你们一口气读完了,没有一丝喘气,好像挺累。”在孙老师的指点下,有位同学自告奋勇的要求读,他读完后,孙老师摸摸他的头说:“你读得很认真,而且用手指着书上的每个字,这种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孙老师说完后,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于是,又有一位学生很幸运地展示了他的朗读,接着,孙老师进行了第三次评价:“我听着你读,我仿佛自己也飘飘忽忽……”
三次朗读,三次评价,句句扣人心弦。第一次,孙老师从朗读过程和方法入手,“读得真好,我真惊讶”是对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肯定,“没有一丝喘气,好像挺累”是从语速方面进行评价,言外之意就是可以稍微读慢一点,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第二次,孙老师的评价“很认真,真值得我们学习”,也是设法找到学生的过人之处,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第三次评价更是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自己的读能把老师打动,那是何等自豪!内心获得成功感。孙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却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理念: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