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

2018-07-13 10:58薛雄梅
师道·教研 2018年6期
关键词:梯形师生关系交流

薛雄梅

一提到“如何学好数学”这个议题,大家条件反射的答案就是“多做题”,却往往忽略了数学学习中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学习兴趣。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数学也是可以生动活泼的。因此,在近几年任教初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对授课模式进行摸索與反思。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1. 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摒弃权力和服从。改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走进学生的生活、沟通学生的心灵,和学生交朋友。要坚决反对盛气凌人、冷嘲热讽的态度;要杜绝以命令的口吻去吩咐学生;以压制的方式去训导学生。只有教师从思想到行动都摒弃权力和服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有可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 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接触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和赞赏。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被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面向学生全体,对全班每一个同学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等生,特别对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更要倍加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也就容易建立起来。

二、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

1. 情感交流。在情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言语、行为、举止上流露出来,为学生所察觉、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表现出来,为教师心神领会。彼此情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形成情感回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有效条件。师生之间的协调互动会形成一种“情感共鸣,思维共振”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创设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提供基础。

2. 营造氛围。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学生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

3. 引入问题。在课堂里适度地引入开放问题,有利于全体学生显现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思维。开放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找到不相同的结果,或者呈现大不相同的解题水平。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自主探究的互动平台,创设多维的学习过程

1.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如学习“梯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学生很快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种方式满足了学生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如在教学“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我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大家的身高、爱好情况,在制作统计图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交流,再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3. 对比分类,让学生在辨析中探究。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在学习新的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由于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把握新知识点和以往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构筑一个舞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混淆处、概念的模糊处、学习的重难点处互辨。

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课后我在反思总结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想把遗憾减少,把教学满足度提升,需要教师探究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否定,“扬弃”落后的习惯教学方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但却必不可少。在近年的课堂实践中, 我综合运用平等型教学,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方法,都在课堂上取得的较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打造积极有效的课堂,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梯形师生关系交流
玩转梯形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梯形达人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梯形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