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华
【摘 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则更应该从提前准备入手,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预习环节的设定,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更好地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预习评价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铺开,我们的课堂将是民主的、开放的、充满激情和创新的课堂,课堂展示将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动力,而学生思维碰撞的原动力正是学生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的策略
我们侧重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方法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预习结果的评价与应用几方面反复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措施:
1. 培养学生预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乐于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教师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兴趣。
①给学生讲解、分析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②预习任务要趣味化。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尽量把预习任务设计得有趣些。
③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讲新课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并及时地对预习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 预习任务具体化。为了避免预习成为无目的地笼统看书,我们设计的导学案要体现教材的知识脉络,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灵活性;要体现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设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成效,要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我认为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写一写。预习时要做学习笔记,主要记录对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
说一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力求对新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补一补。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一练。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
三、教师对预习结果的评价与运用
如果教師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检查预习效果,就会使得数学预习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失控,如果教师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评价,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进行督促,则能调动全体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预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林建.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策略初探[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
[2] 王鹏. 谈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