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华
(甘肃省通渭县榜罗中学,甘肃通渭743311)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加特长、人脑加电脑、情商加智商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靠谁来培养,当然是只能靠学校。学校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创新人格。教师要应用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必须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没有创新思维就谈不上创新行动,最后的结果是提升、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教育的成分,特别是教师,直接影响着一代学生的成长。一所学校的优劣,不是靠学校的教学高楼决定的,也不是由学校的操场宽敞决定的,而是由学校拥有的师资决定的,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让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呢?培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途径,“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县域内的校际间跟岗培训、利用信息技术的远程培训等等,特别是培养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能力。只有教师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引导、激励、感化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中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段,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研究每个阶段学生的思维状况,并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质疑教材、质疑教法。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而无法突破自我或者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轨道行进时,教师就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模式评价学生的思维,不能过早地下结论,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而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保护其思维的自信心,激发其创新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不受限制,长期处于活跃状态。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中小学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种学习工具,它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现代学校出现了两种“老师”,一种是组织学生、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人,也就是现代教学中学生寻求知识的“合作伙伴”;另一种成为“电子老师”,就是现在的信息技术网络,相比作为人的老师,“电子老师”更是“学识渊博”,没有“电子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电子老师”充分发挥作用,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例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可以写“电子作文”,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图、文、声音、动画于一体,通过电子邮箱、微信平台以及班级建立的网络平台发给教师,教师通过网络批改后发给学生,这样既节约了纸张,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活动才能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结出丰硕的成果。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不去练好本领,参与竞争就会被社会淘汰,而现在的学生恰巧对网络游戏最感兴趣,都喜欢打游戏,有的甚至玩游戏成瘾,最后产生“网络癫痫症”。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设计出来,让学生参与学习、进行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竞争的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曾经有教育学家提出“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的理念。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符合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的心理状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局限性,让学生“食之无味”,没有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可以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中学生的好胜心一般都很强。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如学校创建校园网,方面学生写作文、写感想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信息技术切切实实地成为一种学生能得心应手使用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能,努力培养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勇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是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