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立文省政协常委、河北工业大学本科院院长
工匠精神就是对质量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工匠是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之一。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弘扬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我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当前,河北正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创造卓越的工匠精神,推动河北省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宣传引导,营造“学工匠、重质量”的良好氛围。一是宣传部门和省总工会坚持弘扬正能量的舆论导向,提高对工匠、一线工人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工匠精神,营造工匠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宣传部门和省总工会发挥媒体舆论作用,大力度、多频次推送工匠精神解读资料和“大国工匠”“河北大工匠”,弘扬工匠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宣传部门和省工信厅大力宣传“质赢未来”的精神,以质量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升质量品牌的内涵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宣传部门和省总工会开展“检验检测技能大赛”“质量安全宣传”等类似活动,加快形成“崇尚技能、争当工匠、重视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提高工匠待遇,给予荣誉,提高吸引力。一是提高经济待遇。鼓励各类企业提升优秀一线职工的薪资,可以采取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措施提高工匠的经济待遇。二是省政府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多种方式对优秀工匠进行特殊奖励。三是提高政治待遇。在优秀工匠中发展党员、评选各级劳动模范、选拔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四是鼓励企业吸纳优工匠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他们在职工代表大会中的比例。五是进一步设立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奖项,建立健全工匠的评价和评选机制,从省级、市级、县级多层级评选各级工匠,并予以大力表彰,提高其工作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多主体联动,建立健全“新工匠”的培养体系。一是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为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二是在企业内发挥工匠的传帮带作用,可以采取完善“名师带徒”等措施。三是省人社厅继续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技术创新和攻关等活动,促进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长成才。四是省教育厅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验加快发展高级技工的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培养输送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五是多部门联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加入到企业发展中,夯实研发基础和工匠的成才基础。
四、以工匠精神为保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是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卓越工程师、研发人员为核心,以优秀工匠为支撑,开展企业内部创新创业活动,大力发展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二是以工匠精神为保障,深化工匠精神在制造领域的传播,支持传统制造企业的改造和升级,充分依托创新驱动助力发展新型服务制造业。三是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双轮驱动,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借助于新工匠群体,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四是创新引领,工匠实现,加快建立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创新中心,加快制造业创建创新示范区、完善工业云平台等。
五、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一是在企业中深耕工匠精神,结合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开展质量标杆遴选等试点示范企业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质量管理经营新模式,建立高水平的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精益求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二是企业将完善质量发展的激励机制落实到工匠身上,在工匠精神培育、品牌建设、标准制定、卓越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的落实。三是省工信厅要促进质量示范企业等评选工作,引导制造业进一步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建立和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能力。
六、各级政府营造落地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层出不穷,客观上影响了工匠精神的传播,也影响了企业对于高质量的追求。一是政府加强监管,保护优质产品,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让工匠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切实体现出来。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平台,必要时特别凸显工匠群体在整个生产周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