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明轩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政协主席
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17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265亿元,同比增长12.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8.9%,居七大行业之首。虽然我省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偏少、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人才短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建议:
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偏少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科技成果中试阶段的投入不足,缺乏从实验室科技成果到产业化技术的中间平台,而作为科技成果需求方的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不愿引进或投资于科技成果的中试阶段。为此,一是要设立装备制造产业中试专项资金。将财政资金通过征信担保、利息补贴、资金池垫付等方式,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中试项目融资,带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众筹等社会资金投入到中试环节,解决中试风险大、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二是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出台相应政策和管理办法,对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各个合作方,包括京津科技成果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企业、投资者等,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分担机制,解除合作方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加强京津冀产学研合作。支持鼓励我省装备制造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协同、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建立共享型中试基地、装备制造业技术加工基地、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科技信息对接平台、企业重点试验室等,实现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助推我省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一是要强化企业是引进人才主体的理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只有企业最清楚。要让企业在人才引进中唱“主角”,按需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团队、高端人才、适用人才。政府要做的是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在制定更优的政策、营造更好的环境、搭建更多的平台,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瓶颈问题上下真功夫,最大限度为企业引人聚智做好服务。二是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培养和使用力度。人才是稀缺资源,既要放眼全球,从外引进高科技人才,也要眼睛向内,注重现有人才的挖掘、培养和使用。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人才大战”如火如荼,为避免我省人才流失,应把挖掘培养现有人才、用好稳住本土人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应鼓励支持园区、企业采取定向培养、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强本土人才尤其是各类能工巧匠的培养。不能“引来女婿跑了儿子”,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科技领军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三是要建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对装备制造行业高度认可和尊崇,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品德高尚、堪称行业楷模的科技人才,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给予功勋荣誉表彰,对功勋荣誉获得者授予荣誉奖章并给予物质奖励,在全社会强力营造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挖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吸引力,为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从财政扶持、降低准入门槛、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我省制定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但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得怎么样,哪些已经落实、哪些正在落实、哪些尚未落实,需要摸清底数,精准掌握有关情况。建议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对有关优惠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重点了解政策措施未落实的具体原因,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真正打通政策措施落实梗阻环节,确保发挥政策应有效应。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推动各级各部门在建立服务装备制造业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打通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在降低企业成本和为企业减负上下功夫,在改善企业金融环境上下功夫,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以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