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会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国民经济水平,就要将先将农业面临的问题尽快完善,如果说“农业”面临的社会问题是相对可控的问题,那么天气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将是全人类要慎重思考的不可控问题。每年因天气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歉收等现象日增不降,根据此现象,本篇文章将从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整体总结。
1.1.1 错报、漏报
不论是农业还是其他产业,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以农业为主,哪怕迟报一分钟都会给公民带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双重损失,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节气和时令的变化进行耕作,插秧、施肥、灌溉、丰收、耕地翻土等劳作过程中需要实时关注天气变化,前几年地方报道指出,因为一则天气新闻的错报,导致该地区部分庄稼人在未知有大风的情况下灌溉玉米,待土地被水浸润后大风却突如其来,被灌溉过的玉米几乎全部倒地。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气象错报为庄稼带来的灾难是非常惨重的。
1.1.2 报道虚张声势
气象会影响出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更会引起公民的恐慌,除了气象的漏报和错报,我们时常还会发现一些虚张声势的报道,比如说2012年玛雅人的预言,世界末日等相关的以舆论为中心的灾难报道和气象灾害报道,这种新闻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恐慌,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社会动荡以及人力和物资的消耗。
1.2.1 报道内容粗略不详
目前形势,我国推进的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单就气象新闻的内容就引起异议,大多数气象新闻中所提及到的信息单调不完整,仅仅显示大雨或者大雾天气,至于要做哪些防护措施以及该天气状况下影响到的注意事项,几乎都没有提及。
1.2.2 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未能提供相对专业的报导
农业气象应该针对最近天气,对本地主要种植的作物去做相对的判断,不专业的气象报道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对微弱的。如果不能及时提供天气等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和当地政府进一步采取的防救措施,气象新闻发布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农业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属于专业气象服务,相比于公众气象服务它具有一定的厉害关系,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气象报道更应该具有完整而快速的信息传达能力,一条不具有时间效益的气象报道,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自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建设了全国网络覆盖,但是我国农村尚未实现“村村富裕,家家有网”的状态,因此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很多地区的互联网建设并不够全面或系统化,这就导致了农业气象信息传达得不够精准和迅速。
气象服务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公众气象、决策气象、专业气象三类,农业气象是作专业气象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其内容一定要精湛具有专业性,我国县级气象报道经常会遇到一些汛期气象报导不准确的现象,由其受到强对流的影响会常常出现汛期,并且难以提供准确信息。气象新闻相关人员对信息的掌握不全面导致信息内容非常单薄,不具有权威信。
作为专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不如公众气象服务和政策气象服务那么受人们重视,现代社会产业链居多,尤其是以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公众气象服务备受关注,人们生活水品逐渐升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公民外出的欲望,因此就少不了对出行中遇到的各个要素提高警惕。而农业的发展环境处于相对安静的农村,山区社会影响力小,受到的关注度也很低。因此农业气象在一定的社会因素下很多体系尚不完善。
信息化社会要求每一个产业具有相当完善的信息传播手段,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能熟练使用交际平台,拓展信息渠道完全可以从此入手,通过对局域互联网的管理,对相关农业气象的信息渠道展开多链接,多入口的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因个别信息渠道堵塞,而引起的信息传达不到位的现象。在常用互联网设施中建立专门的气象信息端口,使得每个人能根据自己的所需,进行专门自然气象的了解和掌控。
加强信息播报人员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因为知识需要从社会实践中获取,农业气象平台最好的状态就是与农联手,将最新的农事与信息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战线,共同预防因天气灾害而产生的农业亏损。在特殊天气的影响下气象台应该与线下一线生产业建立紧密联系,时常组织实地考察,在沟通中了解专业。
信息的交流需要媒体的介入,农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是因为,农业的生长周期较长,季节性较为明显,受传统事业的影响较大。为了改变这一格局还需要利用社会舆论的影响为其渲染流行色彩。通过局域网,微信平台,APP的建设为其宣传,建立专门的产业领域,使其正规化,大众化。只有达到了社会响应,才能无形中增加该产业的社会认知度,才能相对提高农业气象水平的专业性。
气象的及时发布可以有效地避免农业灾难,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更好地完善农业国家的生产制度,需要提高相关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从根本入手,解决一些细小的问题,将气象变化牢牢掌握,做到遇到灾害提前预防,坚持科学生产观,加强信息交流,才是稳固农业生产的根本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