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春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用机械设备使用率上升。加上国家实行农机购买补贴,使得农机在我国广大农村、乡镇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农机耗油的问题成了农民最头疼的事,如何做到农机的节能高效,使农民的收益实现最大化,成了摆在广大农业科学研究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水文、地质等条件千差万别,如果不能够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机设备,不仅会对农机本身造成损坏,也无法起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以塔河县为例,塔河县的土壤条件是典型的东北黑土地,土壤肥沃,冬天冻土层较厚,夏季易出现土地泥泞等特点,所以在选择农机时要特别注意,应选择车轮较大、机身重量适中的设备。
不同的农机设备工作重点不同,有的农机侧重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耗油方面需求较大。对于普通的农民群众来说,对于耕种没有特别紧张的时间限制,
可以考虑选择节油性能明显的农机,从另一方面来说,节油性能良好的农机,机身的使用性能较好,工作过程中的磨损程度较轻,因此也有利于农机寿命的延长。
一台好的农机设备,不仅能够实现节能节油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持续工作状态,以免发生故障延误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时期。因此在挑选农机时,不仅要注重节油效果,还要保证农机本身的质量,此外,在农机的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农机的保养工作和清洁工作,使农机保持在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中。
比如《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以发挥农业机械设备的综合效益,提高系统整体水平,促进节油减排,营造节能环境。因此,应制定以节油技术为中心的农机选择标准,结合当地农艺要求,营造节油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油耗的目的。
农机节油的关键是实现机油的高效利用。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机设备作业过程中受到颠簸等因素,导致机油外洒,另外,一般的农业机械设备由于使用年限的关系,会出现油管老化、接触不良、部件磨损等现象,导致农机漏油。因此,农机手要做好农机的定期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农机存在的漏油隐患,对于老化磨损的油管,要及时进行更换。发现农机漏油后,要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资源浪费。
超负荷作业和农机带病作业是农机耗油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塔河县的农机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存在农机超载现状,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农民为了减少往复次数,尽可能多的增加农机的承载量,严重情况下甚至超出荷载量的两倍有余,不仅给农机本身的耗油量和使用寿命造成了危害,对于农民本身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以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农机超负荷作业,合理规划行车路线,避免陡峭、尖锐地段,缩短农机作业行车路程,降低油耗。
定期排除冷却系统的水垢,以及管道和消音器的油垢和沉淀物。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尽量使水温保持在75~90℃,同时按照季节使用油料;正确调整制动器,经常检查拖拉机前后轮,保持轮胎压力正常。保持电气系统、起动机构性能完好。不要长时间怠速运转发动机,停车立即熄火。采用金属清洗剂,代替汽油、煤油、柴油清洗机器零件,不仅能节约油料,而且去垢力强,使用方便。净化油料,计量加油。如果使用前未经沉淀,过滤油中的杂质,就会对柱塞和针阀偶件带来危害,使机车功率下降,油耗增加。所以一般油料应沉淀48小时以上再使用。
加大农机资金投入,农机技术更新换代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加快农机节油技术的更新换代,才能开发出适合农民真正需要的技术。加大资金投入,还能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加快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机节油技术的提高,使得农机节油效果愈加明显,从而促进农机节油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健康发展。
农机化工作者是开展所有农机化工作的先锋,只有培养一批有能力、懂业务、肯吃苦的农机化工作者,才能有效开展农机化工作。作为农机化部门有责任致力于专业的农机化工作者的培养,定期给农机化工作者组织培训,在学习农机化知识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也为以后开展农机化工作打下基础。
为农机化工作者开展教育培训固然重要,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农机手的培训。农机手是开展农机节油技术推广的关键,在农机节油技术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加大推广的力度,让广大农机手以及相关的农业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农机节油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节油意识,以及对于节油技术的了解,从根本上实现节油。
农机节油技术在进行推广时,应做好宣传工作,深入农民基层宣传农机节油技术的应用优点,让更多农业生产者了解农机节油技术,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宣传效果。加大农机投入资金,及时更新农机技术,促进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另外,还应加大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针对农机节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农机节油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