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远 薛文喜 刘富强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体系包括林业资源的保护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保护当地的林业资源,维护当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而营林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林业资源的恢复,促进了动植物资源的恢复,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营林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对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具有极大意义,二者的建设体系息息相关。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营林发展的体系建设息息相关,同时,二者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大致相同,所需考虑的问题也具有相通性。各项工作都是由各地的林业部门进行管理,而在建设与发展时,都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各种相关的政策条件、建设与发展的现状等。这就使得在二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可进行科学的整合,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进行。同时,将二者进行科学整合,有利于在建设与发展中节约成本,进而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营林发展的经济效益。
要想高效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营林发展工作的协调进行,就要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带动营林发展的建设工作,同时以营林发展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的顺林进行。并将二者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整合,促进二者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进行,提高自然保护区与营林区管理工作的效率。
2.1.1 做好营林发展的基础工作
营林发展的基础工作即育苗、种植、养护工作,通过提高育苗技术与种植技术,确保营林的质量。首先,育苗时要选择优质树种,以保证培育高质的营林用苗。保证树苗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以保证营林的质量。在移植过程中要对树苗进行保护,同时做好相应的移植规划工作,保证营林的区域性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树苗移植后应加强对树苗的养护工作,及时进行合理的灌溉、施肥等工作,并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保证树苗的存活率,进而保证营林发展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恢复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环境。
2.1.2 做好营林发展的管理工作
相关单位要做好营林发展的管理工作,以集约式管理代替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将保护环境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同时将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应用于管理中,如现代化的监控技术、机械化的林间整理技术等。以此提高营林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水平,通过高效的管理提升营林的质量,进而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的提高。
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促进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为此各地区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在遵循上级领导的指示把握当前建设的良好时机,积极推进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明确当前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资源尤其是珍贵的野生资源,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如在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内的珍贵的野生动植物有人参、东北虎等,在七星坑保护区则有穿山甲、小灵猫、白桂木等。对待这些存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保护区,必须重点进行保护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惩罚制度,提高保护人员与游客等对保护工作的重视态度。
首先,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工作。为此,各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以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营林发展工作的有效进行。上级领导部门必须根据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营林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以保证对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当前的管理制度,为各地方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下级各单位部门必须充分了解上级领导的指示,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促进自保护区与营林的管理工作的确切落实。
其次,各地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具体的情况开展相应的的管理工作,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营林发展工作科学、顺利进行。为此,各级管理部门应有效整合当前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营林发展工作,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促进现有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的有效性,做到依法保护、依法管理、合理利用。以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营林发展,既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也要促进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即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进行。
无论是自然保护区还是营林区都容易受火灾等灾害的影响,造成重大的损失。为此有管部门必须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在保护区或营林区进行明显的提示,以提高人们对林区的灾害防范意识。尤其是对火灾防范的宣传必须加强,重点在春秋大风时期或夏季高温与雷电频发的时期。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林区的监控力度,提高灾害的治理能力,以保证及时发现灾害并进行有效治理,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要对受灾区进行及时的处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