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玲 杨朝森
近几年,丰县苹果种植产业呈现出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态势,但是,依旧存在标准化技术不到位以及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需要当地种植户和管理部门整合管理流程的同时,完善管理控制机制。本文简要分析了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和流程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在苹果种植工作开展进程中,要想合理性提高种植效果,就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有序完善栽培工作流程,其中,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若是苹果树本身较为矮小,光能利用率较高,相关农户就会采取密植的方式,矮砧要比乔木体积小约50%到200%左右,整体能提高土地的经济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密植管理的目标。并且,苹果矮化后结果较早,能实现投产块且效益高的发展目标,因此,借助矮化砧木能提高果树营养生长水平,一般能在栽植当年就开花,第二年就能结果,相较于乔木要提前结果三年到四年。
另外,有效完成矮化砧嫁接苹果树后,就能保证光照的充足性,且整体光合作用较强,果实的着色也十分鲜艳,整体硬度会高出较多,增加了植物的固形物含量。借助苹果矮化自根砧优质栽培技术也能有效节省人工,也能一定程度上节省水分和农药数量,保证合理性提高苹果产量。正是借助苹果矮化自根砧的栽培处理机制,能有效对树木的实际大小尺寸进行控制,完善行间距管理,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时效性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过程中需要固定树体,利用拉铁丝的方式进行处理,会对树木表面造成一定的损害,且整体技术的抗旱能力有待提高。并且,需要相关技术部门合理性管控肥水处理价值,确保能落实滴灌设施。
在苹果矮化自根砧优质高效栽培工作开展进程中,要多技术具体操作流程有明确的认知,约束操作行为和管理路径,维护关键技术的基本框架体系,为苹果矮化自根砧发挥其实际价值奠定基础,一定程度上提高苹果种植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管理水平,就要对砧木选择工作予以重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M9-T337的砧木,其本身属于无性繁殖,能在保留母体基本优良属性的基础上,为后续种植管理提供营养输送通道。这种砧木的主根并不显著,而侧根数量较多,根系十分发达,整体矮化效果和最终栽培水平都较高,更加适宜进行密植处理。另外,这个砧木类型整体苹果株间距差异较小,果园的整体结构较为整齐,结果时间较早,投产也很快,具备较好的产业优势。
在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工作开展进程中,要保证大苗建园工作的合理性开展,有效落实具体操作和管理机制,完善相应的管控标准,为后续种植监督管控措施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
第一,要判定大苗的基础性参数标准,保证苗龄能在3年左右,苗高要控制在1.5米以上,嫁接口上10厘米的位置要进行合理性处理,并且,保证70厘米到150厘米的大苗要具备6条到9条分枝,有效管控基础长度。需要注意的是,主根要健壮且侧根较多。
第二,要保证砧木露地高度在3厘米到5厘米之间,在水地要适当高点,在旱地则要适当降低。
第三,产量控制,需要在栽培后的第二年实现每公顷产量超600千克的苗木,并且,要求苗木在种植后的第四年就能进入盛果期,且每公顷产量要在4000千克以上。
为了有效提升苹果矮化自根砧的基本水平,要借助宽行密植的处理工序,合理性整合株行距参数,一般会控制在0.8m×3.5m或则是1.2m×4m的结构,每公顷种植150株到200株左右,行间距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7米,且最大株距要控制在1.2米。需要注意的是,行间距的增大就能进一步助力机械化操作流程的顺利开展,株间距较为密集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产量。
要结合苹果矮化自根砧技术应用的实际环境,有效落实隔网栽培工序,以保证整体处理效果更佳贴合实际。顺行方面每隔十米就要进行水泥柱设置,立柱要安装相应的钢丝结构,并且保证每棵树的旁边都会插一根细竹竿,有效形成立架结构,从而有效固定整个树木。目前,丰县在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立架栽培工序,能避免固地性较差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产量。
要结合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技术的实际要求对树木进行属性结构的管理和培育,避免强壮骨干影响其他枝条的发展。要在中心干上进行控制,一年进行不定干栽植,三年能有效成形,并且在第四年就能进入丰产。一直到树体生长较为缓和为止,落实标准化管理控制机制和剪枝修枝操作工序,合理性利用疏除和长放两种基本手段完成剪枝处理。
为了合理性提高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技术的基本水平,相关技术部门要对肥料予以关注,切实保证灌溉管道能进入到田间,且每一个植株都能获得充足水分,只有保证根系吸水效果和养分吸收效果符合预期,才能提高产量和果实质量。目前,丰县主要采取的是滴灌的处理方式,有效避免灌溉过程中出现过于饱和或者是过于缺水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和整体质量。
总而言之,结合丰县苹果种植工作,对苹果矮化自根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统筹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运维管理机制,需要种植户结合实际环境落实更加系统化的栽培工作,提高水分管理、剪枝工作精细化程度、隔网栽培等,从根本上践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结构,为后续产量和质量的全面进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