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新技术

2018-07-13 05:00陈永胜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斑病玉米螟病斑

陈永胜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随着毕节市玉米种植密度不断增加,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该地区玉米主要动态。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对玉米叶片和叶鞘造成危害,危害严重时还会对玉米的果穗和苞叶造成危害。近些年来,上述两种病害在田间混合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玉米植株被上述两种病害危害之后,叶子叶肉组织受到危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田间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整株玉米干枯。在毕节地区,玉米大小斑病的危害,其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到7月中下旬。

1.2 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各个组织器官,田间发病初期,先是在叶鞘上产生危害,随后病斑逐渐向着叶子扩展,并向着植株上部发展。发病初期先是在叶鞘上产生了退绿色的水渍状病斑,病斑外观呈现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扩展,在玉米叶子表面会形成云纹状的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呈现灰褐色,外观呈现深褐色。当玉米的苞叶和果穗受到致病菌危害之后,同样会在患病部位产生云纹状病斑。玉米穗感染该种病原后,会出现玉米籽粒灌浆不足,变成深褐色最终腐烂。当田间湿度较大时,在患病部位会产生稠密状的白色菌丝体。该种病害属于土传病害,在土壤和残株中的病残体越冬之后到第二年春末夏初菌丝侵入玉米植株体内而引起玉米发病。

1.3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玉米叶子,会在叶子表面生长出大量黄色的小斑点,小斑点散状存在,患病部位中间向上隆起,斑点会连接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大病斑,病斑外观呈现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生长中后期受到玉米锈病危害之后,除了上述发病症状之外,还会在病斑上形成黑色的突起,黑色突起破裂之后产生大量黑色的粉状物,这是病原菌的冬孢子。玉米植株受到玉米受到危害后,玉米叶子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患病,提前死亡。

1.4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在玉米心叶期产生危害,危害严重时会导致心叶被啃食殆尽,不能正常展开,或者在新叶展开之后,会在叶子上出现不规则的啃食孔。玉米抽雄之后,常常导致雄花生长发育不良,授粉率下降。茎秆收到危害后,使得玉米茎秆中心空洞,很容易被大风吹断,严重的会导致空间大量倒伏。第二代玉米螟幼虫盛发期集中在7月上旬到中旬,主要危害玉米穗轴、穗柄和籽粒,田间发病较为严重的会导致玉米严重减产。春玉米和播种过迟的夏玉米,通常情况受危害较为严重。

1.5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的成虫和若蚜,都会对玉米叶子产生危害,危害叶子之后,导致叶子表面发黄发红,使得玉米叶子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玉米蚜虫,多群集在玉米心叶危害,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蜜露,使得叶子表面生成黑色霉状物,严重影响到玉米正常光合作用。

1.6 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主要以幼虫啃食玉米叶片,造成严重危害,田间发生严重时,会导致短期内,将玉米植株叶子啃食殆尽,造成玉米绝收。这些年,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使得玉米粘虫呈现爆发流行趋势,常常因为防控不及时,给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该种病虫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其余月份发病不严重。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2.1 农业防治

首先,科学选择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在播种之前应该选用抗病性能优异,丰产性能好,生育期在110天~120天以内的杂交玉米品种。玉米播种日期一般控制在4月中上旬,当秧苗生长到20天后,4月下旬移栽,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田间大班变小班病、病毒病和玉米螟的危害;其次,科学搭配品种。在同一个地区,要实行多个杂交玉米品种混合种植,避免在同一个地区长期种植单一的玉米品种,预防玉米病害严重发生;再次,科学轮作。关于同一块种植地上一年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要与非禾本科农作物开展轮作种植,减少田间致病菌数量,防治病虫害发生;最后,清理田园深翻土壤。玉米收获之后,要及时秸秆还田,并对田间进行清理,将病虫害植株及时清理出田间,焚烧或深埋处理,减少病虫害越冬场所。通过深翻土壤,一方面能够增加土壤通透性,积累更多有机物质,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深翻将致病菌深埋到土壤以下,减少地下害虫和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2.2 物理防治

利用玉米病虫害的趋性,通过在田间设置振频式杀虫灯,加设防虫网,将害虫击落后,落入接虫袋,带出田间集中处理,降低田间害虫数量,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或者使用性诱导剂,其中诱导害虫雄虫,杀灭害虫雄虫,田少田间害虫繁殖交配率,降低排卵数量。

2.3 生物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向农民群众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营造良好的动物群落关系,来实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例如针对某些害虫,如蚜虫,粘虫,玉米螟,可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中华草蛉,利用害虫天敌,消灭田间虫害。同时,当田间病害严重发生后可以选择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百僵菌、灭幼脲、苦参碱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控,具有很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手段是在玉米螟虫卵孵化早期,向田间投放赤眼蜂,一般情况下,每亩投入赤眼蜂数量维持在15~45万头。在玉米心叶集还可以选择使用每克含菌量50到100亿个的百僵菌,按照1∶10的比例,配制成颗粒剂使用,或者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

2.4 化学防治

当田间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到作用时,应该及时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首先,针对玉米大小斑病,当田间发病情况达到防治标准之后,可以选择使用2000倍液的10%的苯甲脒环唑水分散粒剂,或1500倍液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进行集中防治;其次,玉米纹枯病可以选择使用20%的纹枯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田间防治;再次,玉米锈病可以选择使用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进行集中防治;第四,玉米蚜虫可以使用300倍液的50%的抗蚜威,均匀喷雾,防除效果显著;第五,玉米粘虫可以选择食用200ppm灭幼脲1~3号均匀喷雾;最后,玉米螟可以选用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40ml,兑水50kg进行灌注,防治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斑病玉米螟病斑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