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8-07-13 05:00孙洪涛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6期
关键词:菌源赤霉病田间

孙洪涛

河南省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其小麦种植面积约7800万亩,小麦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28%,为我国人民的生活需求有着重要的贡献。尽管小麦的产量如此之高,但是在小麦的种植过程当中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而小麦赤霉病就是其中危害小麦生长的病害之一,病害流行时会对小麦造成严重的危害,其流行的发生受到菌源、品种抗性、生长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将针对小麦赤霉病,着重对予其发生特点做出分析,研究探讨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作为参考。

1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性及危害症状

1.1 危害性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不仅能够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减产危害,还对小麦的品质及种用价值造成影响。赤霉病危害小麦之后,将会昌盛各种真菌霉素,若将这些受害的小麦食用之后,将会引起食物中毒、恶心、发热、头晕、腹泻等症状,对人及家畜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所以,如果小麦赤霉病对整亩小麦的侵害超出百分之四,那么就会失去小麦作为食用及饲料加工的价值。

1.2 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真菌侵害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小麦幼苗期到抽穗期各个阶段都会受到其危害,可对小麦造成苗枯、茎基腐、杆腐、穗腐等症状。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就是穗腐的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的时期病菌侵入,初显症状时期为小麦的灌浆到乳熟时期;在病害初期,小穗颍壳上开始出现淡褐色的点状斑痕,之后逐渐的扩张到整个小穗,最后蔓延至附近周边的小穗上,致使小穗发病枯黄。在小麦处于潮湿的气候环境之中时,小麦小穗的基部将会出现粉红色的霉层,这时期人们通常叫做“红麦头”;而若小麦处于干燥的环境之中,病菌可侵害穗茎或是穗轴,起初侵害部位变为褐色,之后枯死变成白色的白穗;后期并不将会产生脸黑色的子囊壳。

2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2.1 自然因素

大自然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其各种自然因素导致了小麦赤霉病的各种致病物的发生、传播、发展、导致病害的发生流行。

2.2 气候原因

气候原因利于赤霉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田间湿度较大,多雨时节,潮湿的生长环境,为中旬抽穗开花的小麦赤霉病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高温、湿度大、连阴雨天气、强日照都会对赤霉病的发生提供条件。

2.3 田间菌源量大

调查发现,在田间的菌源量是满足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有利条件。往往在四月到五月这段时间麦田的带菌率较高。

2.4 人为因素

大部分村民因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不了解小麦赤霉病的特点,对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不予重视;认为去年都没有发生过该病,今年就不用去管,为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村民在种植过程当中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不注重对于天气变化的关注,在雨水充沛多雨的时节,对田间的排水工作没有做好,造成菌源的大量滋生,从而为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提供了有利的发生条件,对小麦造成严重的损失。

3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3.1 选用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的不同对于有小麦赤霉病的抵抗性与感染性也是不一样。品种过于单一化将会加大病害的发生;因此,要推行具有抗病性强且品种多样化的小麦品种作为种植品种,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加强小麦品种具有抗病性、抗感染性的小麦育种与引种工作,是目前防治病害发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重要手段。

3.2 农业防治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当中,要合理的对田间湿地开沟排水灌溉,降低田间的湿度,减少田间菌源量,创造良好的小麦生长环境,防治赤霉病的发生;在小麦收获之后,要对麦田进行深耕与灭茬的工作,清除病残体,消灭菌源;提倡使用配方肥料来提高小麦的抗病害能力。

3.3 药物防治

3.3.1 拌种

对小麦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对于小麦的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其拌种的具体方法为:在进行拌种是可以选用增产菌进行拌种,每亩可以使用固体菌剂一百到一百五十克,或者是使用液体菌剂五十毫升进行对种子的喷洒搅拌,使其均匀的混在种子表皮,进一步将种子进行晾干,晾干后即可进行播种。

3.3.2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危害小麦的扬花抽穗期,防治穗腐的发生,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所做的防治工作将会没有实际的作用效果。在药剂防治工作中,要利用专业的方法,对小麦的病害要进行集中的预防。其具体的预防方法为:选用多菌灵可湿粉剂为佳,每亩可采用百分之五十的多菌灵可湿粉剂一百克,或者是使用百分之七十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七十克左右,再加百分之四十的三哩酮悬浮剂一百克兑水70公斤,对小麦的穗部进行喷药喷雾,要求是喷药均匀,注意天气变化,避开多雨多雾天气。在小麦的扬花灌浆时期,可以利用杀虫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进行混合使用,防病的同时也防治虫害,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使小麦的病害发生面积与发生的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3.3.3 适时播种

河南信阳的半冬性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日~20日之间,弱春性的适宜播种时期为10月20~25日,适时早播可以将小麦的扬花抽穗期提前,有效的避开小麦感染赤霉病与发病的时间,保障小麦的产量增收。

3.3.4 加强农民对于小麦赤霉病危害的认知

因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与科学预防没有进行充分的认知,对小麦赤霉病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不够重视。因此乡镇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病害的知识普及工作,并积极组织农民进行病害防控的培训工作;加大对病害的预防防治推动工作,对于乡镇人员对病害防治工作不予重视配合,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情况,要追究其相关的责任。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小麦的赤霉病病害是可控可防的,关键是要求我们对下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在思想上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重视起来,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预防手段,将小麦病害能够有效地进行预防,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创收。

猜你喜欢
菌源赤霉病田间
菌源同工酶分析揭示菌源DPP4同工酶是潜在的抗2型糖尿病靶点
春日田间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田间地头“惠”果农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来安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效分析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菌源?气象因子量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