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堂建
毕节作为贵州省的农业大市,自试验区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产品开发,向外打造自己的“菜篮子”工程。在毕节试验区成立30年来,金沙县农产品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发展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过渡;二是农产品生产从个体化向合作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农产品生产思路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现今更加重视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人们的需求;四是农产品营销渠道呈现出多样式,由单一的实体市场向电商平台与实体店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金沙县在农产品的营销发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农产品生产的创新和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营销正日益成为我国广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然后从当前金沙县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金沙县农产品在营销发展道路上依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在前期生产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凭着以往的经验盲目性生产,大量种植的结果是农产品严重过剩,导致农产品供给远远超过本地市场需求,农产品销售困难。而有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需求线缺少弹性,出现了“谷贱伤农”的现象,农户利益受损。
今年来农户在农产品的品种选择和技术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但在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上尚不完善,销售主要靠自己去寻找市场,而很多农户又在市场开拓上缺少经验,导致生产出来农产品不知如何销售,农产品与市场脱节,导致农产品大量积压在家里,农户利益受损。比如今年金沙县清池镇农户新引进种植的荷兰豆虽然大量丰收,但销售渠道比较单一,造成种植出来的大量荷兰豆卖不出去。
许多群众在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着趋利心理或对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认识不足,还存在着滥用农药和大量使用化肥的现象,监管机制构建还不完善,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诚信双向沟通不够,绿色、有机农产品销路不畅,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积极性。
加强政府组织指导,发挥党建帮扶作用,规范农产品市场,畅通农产品直供渠道,协调部分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建设农产品综合市场,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中,建立农产品“基地+生产+加工+营销”模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追求已越来越高,农产品特色要求已向多元化发展,市场也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因此农产品提供者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务必把绿色和安全健康根植于农产品生产中,严把农产品的质量技术安全关,市场推广中做好绿色、有机、无公害安全宣传,把绿色、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提供给广大的消费者,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条件,利用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区位优势,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搭建智慧农产品云平台,加强对外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实时了解农产品信息动态包括市场价格变化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变化情况,以及消费者偏好和对该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做好智慧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监管,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变化的情况反馈以便于及时作出农产品生产调整和技术创新。
农户在种植农产品之前,做好充分市场调查,加强与在各大城镇的大宗超市合作,推广品质多样的农产品,然后在周边各个城镇人口集中的地方新建有机生态农产品专营店,强化合作,诚信经营。强化技术创新,改善农产品品质,实现生产和营销经验的多元化,提高抗风险措施。掌握顾客需求、偏好等市场信息,以市场定生产,以技术创新促个性化、品质化生产,解决好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提高应付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产品营销中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在品牌创建上下功夫,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宣传和市场推广,立足于市场发展的规律,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产品的新颖设计和包装,推出名优名牌,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农产品作为农村土地产出的初级产品,初加工包装产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极易发生波动,容易引发农产品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管理,首先从理顺农产品供需关系上下手。要想使农产品市场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就应该掌握整体市场的供需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农产品维持在一种供需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在一种合理的水平。其次是树立绿色安全环保的理念,让市场上充斥的是安全放心农产品,让消费者购买放心,用得安心。最终使农产品向生产的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到市场营销多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