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营
在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农业乃至综合发展的最重大课题,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业产业经济蓬勃发展,也需要首先看到问题,并提出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有效策略,争取实现产业全面突破,为国家农业建设提供有价值建议。
在十九大上,有关“农业科技创新”的创新理念被提出,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始终成为我国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实际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就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这其中有3个指标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17年已经超出2016年大约56%,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正处于飞速发展期;第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也首次超越55%,这为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三,我国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相比于2016年更加稳定(上升96%),尤其是大田作物、田艺作物等等都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发展。
严格来讲,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都是传统农业延续残存下来的,需要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它们的症结之处。
我国目前拥有农业生产主体超过2.5亿,他们是典型的承包农户,虽然数量不少但对我国农业体量而言仍然属于小规模,且存在经验散乱的问题。究其原因还因为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竞争力在全球范围来看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问题。举个例子,在当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分散承包农户所共同从事的农业生产与服务项目多而繁杂,虽然农业生产日渐规模化,但针对农产品的集约化、商品化程度相对偏低,同时在商品专业化与社会化表现程度方面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从需求结果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在需求总量上是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的,例如城乡居民对于主要粮食作物产品的消费状态趋于稳态发展,而对于肉禽蛋奶的要求也在持续不断增长。当然,需要考虑当前城乡消费层次不同的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结构呈现出相对较大的差异化分层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他们对于农产品的数量需求与质量需求体现出不同状态,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需求结构与供给模式正在从高速发展期向平稳期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统筹兼顾之上还确立了国内外两大市场,并实现了市场之间的有效联动。两种市场意味着两种资源供给模式的形成,这让我国的农产品进口数量也在持续增大,为国家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又一先决条件。
农业资源紧缺是我国一直以来都面临的严重问题,例如水资源的缺失,目前还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劳动力资源不足问题,这些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在过去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村城镇化政策发展有关。目前我国拥有全球10%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但却要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农业资源应用负担极大。而全球超过40%总用量的农业化肥也让我国生态环境发展陷入困境,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及耕地质量下降情况导致目前我国可耕用地越来越少。所以十八大、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才提出“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国家综合发展要旨。而农业资源的严重紧张也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出现大幅度下滑波动,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不利。
我国若想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要及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化程度。因为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所以农业结构调账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正确指引,积极发挥我国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地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经济化水平。再一点就是要提高我国的农业化程度,围绕粮食与农副产品、林业及林产品、秸秆等等展开综合利用,打造完整的生产加工产业链,打造农村农业化品牌。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地区都在以农业化产品作为主题开展各种农业生态旅游和服务活动,全面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品相甚至品位,也大幅度拓展提升了农业功能及增值增效空间。像目前全国就有200万家“农家乐”和50多万家农村生态旅游度假村庄,每年平均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亿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超过3500亿元,实实在在解决了我国超过4300万农民的生存就业问题,实现增收。
要做到确权土地,全面推行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并在该基础上推进土地湿度规模经营发展,全面宣传、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依法行使、有偿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与耕地模式做到因地制宜,间接优化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实现国内农业社会化的整体服务组织质量。
要合理保护,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应该从3个方面着手思考问题:第一,要强化对水土流失与农耕地过度开发问题的有效整治;第二,要坚决抵制任何以牺牲生态,牺牲环境代价为理由的农村地区工业建筑业建设,它会导致农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第三,要稳步推行标准化生态绿色农业,积极宣传循环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将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等技术融入到当前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当中。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这是因为本文中所提到的诸多问题实际尚未解决。在未来,我国农业一定要坚守政策理念,走健康化发展道路,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