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在社区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2018-07-13 02: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6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概率脑梗死

鞠 青

(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枣庄 277800)

社区老年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患者通常情况下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供血异常以及缺血、缺氧等临床病症,脑组织部分坏死,该类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生概率、致残概率和死亡概率。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十分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均为患者自愿接受,将2012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社区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为42~82岁,平均年龄(61.2±4.5)岁;病程1~5 h,平均病程(3.5±1.3)h;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为44~86岁,平均年龄(61.7±5.1)岁;病程1~5.5 h,平均病程(3.8±1.4)h。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呕吐、眩晕等临床症状;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脑、肾等重大器官障碍患者;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患者[1]。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行全程优质护理。①病情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全面做好心电图监测,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指标的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于患者血压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任何变化,则需要立即汇报给主治医师,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准备。同时,根据医嘱严格要求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确保患者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4 ℃,湿度控制在50%~60%,患者卧床休息时需要呈现适当体位,若患者颅内压出现偏高时,患者容易出现呕吐等症状,此时,应该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回流导致堵塞气道的情况;②心理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担心恢复情况,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特别是担心该类疾病可能引起偏瘫、失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进一步增加患者出现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详细了解患者内心情绪的变化情况,积极给予正面指导和心理疏导,极大程度缓解患者的内心顾虑,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树立患者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寻求患者家属的协助,进而使得患者体会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顾;③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日常清洁干预,协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以及洗澡等日常清洁护理,帮助患者穿衣、上下床活动以及如厕等,对于便秘的患者而言,则需要适当使用开塞露,切勿在排便的过程中过于用力;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食用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用高纤维、低脂以及低盐等食物,进食的过程中将头部偏向一侧,将床头抬高大约30°,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则需要给予流食或者半流食食物,遵照医嘱进行鼻饲;⑤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向患者讲解有关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讲解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和意外。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指导患者有关术后预防并发症的相关常识和注意事项,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⑥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通常情况下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注重肢体摆放的康复训练,随后加深训练深度和强度,如:床上活动、坐位以及站立平衡训练等,接着训练患者步行、上下楼梯以及其他日常活动等训练,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恢复患者肢体的活动功能。与此同时,对于存在语言活动障碍的患者而言,则需要训练患者的发音、吐字等活动,初步练习后训练患者绕口令,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给予积极鼓励和安慰,采取播放收音机等活动促进患者的发音练习;⑦安全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在患病期间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偏瘫等症状时,应该讲解有关安全管理常识,避免患者出现跌倒或者坠床等不良事件,患者在翻身或者是下床的过程中,需要旁人协助和帮助;对于情绪躁动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陪护,床边设立防护栏,必要时约束患者双手,避免患者私自拔出导管;⑧出院指导。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前进行全面而又细致的和出院指导,进一步强化脑梗死患者对于相关常识的认知能力,充分了解患者动脉粥硬化对于该类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害性,意识到有关原发疾病对于脑梗死疾病预后的重要意义[2]。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期间,需要禁烟、禁酒,指导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延续性康复训练,寻求患者家属给予配合康复训练,确保患者长时间处于稳定和平和的状态下,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到院复查。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给予翻身处理,避免出现压疮等不良症状。与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跳以及体位等,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与此同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的注意事项。

1.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住院治疗的相关指标。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础满意以及不满意,100分为总分。①非常满意:分数>90分;②基础满意:分数在60~90分;③不满意:分数<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础满意)/研究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试验使用SPSS217.0软件包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4例(81.4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4例(7.41%)显著低于对照组12例(22.22%),卡方值=4.696,P值=0.03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护理满意度比对[n(%)]

2.3 比较2组住院治疗的相关指标: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住院治疗相关指标比对(±s)

表2 2组住院治疗相关指标比对(±s)

分组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千元)观察组 54 12.3±3.2 5.32±1.22对照组 54 17.6±4.5 4.18±1.55 t值 - 7.053 4.247 P值 - 0.000 0.000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栓以及粥样硬化所致,患者将会出现鼻塞的情况,进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坏死以及缺血的症状,最后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4]。目前,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能够对于大部分疾病起到一定的抑制和治疗效果,但是,社区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昏迷、失语、偏瘫以及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常规的护理干预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生理干预效果并不显著,容易增加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降低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通过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干预,并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和预后效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使得患者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进而从心理、经济等方面提供对症支持[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4例(81.4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4例(7.41%)显著低于对照组12例(22.22%),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积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始终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全程护理干预将会在脑梗死患者整个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确保护理和治疗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个医疗水平和质量,特别是对于改善社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头晕、意识混乱等症状,效果十分显著。

言而总之,通过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够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减轻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概率脑梗死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