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光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我国的滑雪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黑龙江省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滑雪产业发展最快,用了十余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路程。黑龙江省以“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为依托,打造的滑雪产业,使黑龙江省成为游客首选的滑雪旅游胜地,为黑龙江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奠定了黑龙江在滑雪界的龙头地位,但是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追捧它,必须理性地看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黑龙江省滑雪场地的建设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冬奥会成功申办后,大小雪场如雨后春笋,在各地迅速兴建,大多数的雪场都是盲目兴建的,不在发展规划当中,这些盲目兴建的雪场为了盈利,与规划行进的雪场进行恶性竞争,扰乱了正常的滑雪市场秩序,其中也有一些经营不善的雪场,在倒闭后被丢弃,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东北人口外流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人才的外流造成了经济的落后,社会的环境变差。而经济的落后、社会环境的变差有加剧了人才的外流,在外流人口当中也有与滑雪产业相关技术人才,而在北京冬奥申办成功后,国家为了办好2022冬季奥运会,也从黑龙江省抽调了许多滑雪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进京,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黑龙江滑雪产业人才的外流。
在冬奥会的影响下,黑龙江省近几年各种雪场林立,但是在滑雪场地的经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发生了很多影响不好的事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如部分雪场门票价格不合理、极个别雪场存在乱收费现象、各雪场教练员有的是无证上岗的在校学生兼职,、周边服务配套实施不完善、部分景区存在宰客等欺瞒消费者情况,这些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游玩环境,提升黑龙江省的旅游知名度。
滑雪是一个对装备性能要求非常高的项目,对黑龙江省本地的滑雪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其技术发展缓慢。多年来黑龙江省本地的滑雪装备制造企业制造技术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不能进入先进行列,没有掌握先进的装备技术,达不到较高的技术水准,只能生产一些较低端的滑雪产业相关装备,满足一般比赛的要求,对一些大的赛事,其所用到的一些精密器械需要进口。对高水平滑雪运动员来说,他们的雪板、滑雪服等也都是从国外进口。
对黑龙江省的滑雪人群来说,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青少年较少。中青年中很多都是滑雪初学者,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喜欢上滑雪,并长期坚持。而对青少年来说,长期坚持滑雪在经济上还是会有压力的,很多人都是之前没有参与过,好奇才参与的,很难让他们喜欢上滑雪。但长期坚持滑雪的青少年才是滑雪需要储备的人才。
目前,黑龙江的经济水平增长缓慢,但是物价水平高于居民收入水平,而每人滑雪一次最少需要花费300元(车费+门票+器械租赁费+吃喝),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条件下,人们不会在滑雪方面花费太多的钱。
对滑雪市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兴建的滑雪场的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限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雪场的兴建也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力度,不能盲目兴建。
黑龙江省应抓住冬奥这个契机,加大本省滑雪相关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如开展滑雪相关技术的培训班,让基层从事滑雪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学习,及举办滑雪相关技术的创新大赛,以此来带动滑雪人才的创新意识,争取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各高校也可加大针对滑雪人才的招生、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滑雪人才,如滑雪教练员、裁判员等等。
黑龙江省的滑雪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与欧洲的很多国家相差很多,所以黑龙江省的滑雪装备制造业也要加大与滑雪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多进行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要在合作中创新,提升自己的装备制造水平,争取摆脱高端滑雪装备靠进口的局面。
应严格监督滑雪场经营管理,避免因经营管理的问题影响人们参与滑雪兴趣,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对雪场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勒令整改,对景区附近存在的宰客等现象要严厉查处,为游客营造好的旅游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滑雪产业相关人才在黑龙江省提供更多的工作学习机会,为他们的学习交流及生活提供便利,留住黑龙江省本省的滑雪产业相关人才,吸引更多外省人才留在黑龙江,为黑龙江滑雪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的经济不景气,许多与滑雪产业相关的企业经济上也受到了影响,许多企业在经济上所承受的压力较大,进而影响企业的扩大和产业升级。企业技术人才的外走,也对企业的重大损失。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大对滑雪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对该相关企业贷款适当降息,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加大补贴,对企业技术行人才的创新创在原有的企业进行奖励外政府也加加大奖励,鼓励创新创造。
近几年在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下滑雪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滑雪产业也变成了十分火热的绿色产业,特别是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北边的省份,滑雪产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十分迅速,面临冬奥机遇各种雪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十分火热。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冬奥会带来的契机,也要有长远打算,规划冬奥过后滑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