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阳
(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上海 201399)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重视,“人”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人”的意识和活动离不开自身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务必要从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做起,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体育能力,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2方面的能力,即在体育范畴的具备一定实用性的体育理论知识及可以强化学生体质的运动技能。体育能力的有效培养,一方面和学生的身体基础体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有关。也可以说,体育能力是保障人体各项机能运转和强化身体素质的关键因素,它来源于学生的身体基础,并可以在体育教学系统的培养下,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后期的练习不断强化。结合中学生的特征来分析,他们的体育能力不仅包含诸如奔跑、攀爬、跳跃等运动技能,也包含自主学习能力、独立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体育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综合能力。
而中学体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则反映在如下层面。其一,基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基础、运动技能、身体协调性能等,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二,基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可以有效地推进终身锻炼观念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身体锻炼的重视也在逐渐提高,终身锻炼这种意识已经在社会中逐渐兴起。通过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成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有效助力 。其三,基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可以使得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体育教学可以在分析学生体能优势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学生的体育特长及内在潜力,进一步通过因材施教的训练方式有效的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开展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务必要从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出发,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让教学的意义不断深远,利用体育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保驾护航。
体育课的开展应力求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在体育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学习,并向学生剖析运动的本质和关键要领,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举例来说,教师在开展排球传垫球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尝试,进一步开展小组讨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动手、动脑,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向教师提问,基于自身的思考探索、教师的详细讲解和标准示范更深入地领悟排球传垫球的技术要领。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开展自主学习,不断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
通常情况下,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其身体协调性能会越来越好,进一步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各项体育运动技能,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强身健体。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制定丰富的练习内容,让每一节体育课都能起到锻炼学生1~2项运动技能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形式,力求营造创新的、生动的、活跃的体育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课堂全方位的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体育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可以运用到日常锻炼中的技能和智慧。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往往由教师占据主导位置,学生在课堂中往往遵循“讲解示范、练习改正、强化提升”的秩序开展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过大,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可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在独立锻炼能力方面还是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堂的主导位置转移给学生,在向学生讲解完运动要领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主动性的讨论和练习,通过主动性学习不断强化独立锻炼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创新型教学思路。其一,在技术方法讲解完成后,给予学生依据自身理解开展练习的机会;其二,适当地将课堂的准备部分及整理部分交给学生负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其三,对于课外活动,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组织的开展方式,使学生得到锻炼。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尤其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向学生提出评价标准、明确运动技术要求以及对学生练习进行示范性评价等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后,可以更加客观地对练习做出分析和改进,进而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更多运动技能。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管理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各类体育竞赛以及课外活动,安排学生担任组织、编排甚至是裁判的职能。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管理能力,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欣赏能力也是体育能力范畴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也是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向学生播放各大体育赛事的视频,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体育赛事的概况、技术要领及战术要点,通过体育课堂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强化他们的体育欣赏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历史、领悟体育的精神,让体育课堂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操作练习。
在现阶段国内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将教师放在了教学的主导位置;同时,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刻板,导致了学生通过教学无法有效的强化体育能力,所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其一,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位置,在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教学,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其二,教师要强化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在研究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最大化地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保证学生具备开展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其三,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引入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对学生在练习中的不足要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从而保证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练习的过程中具备良好心态。
在部分学校中,由于训练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不健全等其情况,导致了体育教学开展受阻,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所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条件尤其关键。具体来说,学校应保证对训练场地及体育器材的投入充分,一方面,要保证足球场和篮球场等场地的面积充足且布局合理,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足球、篮球、排球等基础性器材数量足够。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定期养护体育器材,对损坏的器材要及时予以维修或替换,避免破损的器材对学生造成伤害,在保证学生安全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现阶段大部分的中学生将重心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关注过少,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务必要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的重视,促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锻炼,要把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融汇在体育课堂及日常锻炼2方面,进一步通过教师教学引导及学生自主练习手段促成学生体育能力的强化。具体来说,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和体育技能实践教学相互结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在提升体育课堂文化性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于自身的锻炼方式,进一步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坚持锻炼、不断强化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分层、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特长特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具备身高优势的学生参与篮球训练,引导爆发力强、协调性佳的学生参与足球练习,引导耐力强且具备一定速度的学生参与田径练习,引导柔韧性好、灵活性佳的学生参与健美操练习等。总体来说,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生优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练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最大化地借助自身优势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最终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中学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以满足考核要求不是唯一的目标,还应考虑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实现学生本位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的思想意识。总体来说,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能力予以培养至关重要,它既可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提高现阶段国内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准,更可以促使学生终身锻炼、终身受益。所以,学校务必要充分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文化课培养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力求将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