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妹妍 王艾莎[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 150008]
(一)家庭逃离在该小说集中,首篇小说名为《逃离》。卡拉在原本应该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家庭中,却无法感受到理解和被爱,她的逃离源于父母对她观念和行为的束缚。克拉克的出现成为促使卡拉不顾一切选择逃离的诱因,她选择逃离“束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与梦想。第一次出逃,虽然前途一片迷茫,但卡拉异常兴奋,她是哼着歌离开的。卡拉第一次逃离时,清楚自己的好恶,并对未来进行了规划,到乡下与动物们一起生活。那时的卡拉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个体,并极力想把自身从家庭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二)两性逃离婚姻和爱情是女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她们终究还是要选择“逃离”,这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小说《激情》里,做旅馆招待的格蕾丝偶遇家境良好且温柔善良的工程师莫里,两人交往中格蕾丝又接触到了莫里的哥哥尼尔。尼尔浪漫、懂风情,让格蕾丝欲罢不能。于是,格蕾丝选择了逃离甚至背叛未婚夫莫里。逃离的结果是悲惨的,尼尔酒后出了意外。当莫里选择原谅格蕾丝,并要与她重新开始的时候,她却放弃了。《拨弄》中若冰的命运让人怜惜,她的爱情只因小小的误会而化为泡影,从此她认为男人都是不可信的,从而放弃了爱情和婚姻。这种选择是主动的自觉行为,但她内心深处又对钟表匠人无法释怀,最后虽然误会得以解除,但是带给若冰的却是更深的打击和伤害。
(三)自我逃离无论对家庭还是对于婚姻、爱情的逃离,从根本上说都是在逃离社会,逃离自我。比如《机缘》里,朱丽叶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正在完成博士论文,教授拉丁语。对于这样的自己,朱丽叶是喜爱并且尊重的。但是没有任何原因,骨子里“逃离”的想法却时刻要迸发。她与导师的外甥“野合”,又不顾一切选择与乡下渔夫共同生活。埃里克渔船出事后,朱丽叶仍然要继续学业,回归到现实中来。当然这又是许多年之后的事情,恍如隔世。
(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的是对自我身心活动的认识和感知,具体体现在生理状况需求,思想变化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等。女性的自我意识较之男性而言更具有特殊性。这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密切的关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女性被作为男性的依附,不能以其独立人格和价值而存在,只能是奴隶、侍女、小妾,在西方即使是王后、公主也不能干预男人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女性的所谓自我意识,更多是对自我身心的审视和关注。
(二)婚恋意识婚恋意识,指的是男女双方对于恋爱、婚姻、两性的认识和态度,这种态度具有个体差异,是社会道德观的具体体现。相比于恋爱,婚姻生活是无奈的,卡拉与克拉克不得不面对清苦的生活,承担繁重的劳动。作为女性的卡拉在家庭和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忍让迁就只是想维护属于她的婚姻。与此类似的朱丽叶也把与埃里克的所谓婚姻当作是生命的全部,为此她逃离了父母,放弃了坚持多年的学业等。
(三)孤独意识孤独意识是独立人格形成的前提,是在对自我审视基础上对外界的本能排斥。孤独是一种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故步自封的生存状态。《逃离》中充斥着强烈的孤独感受,无论是热闹的小镇或是静谧的村庄,这种感受都让人挥之不去,门罗笔下的女性是孤独的,这源于作者对社会客观清醒的认识。在《逃离》中,几乎每个女性都没有亲近的闺密,甚至卡拉只能与小山羊弗洛拉为伍,这看似可笑,其中又夹杂着难以言表的悲伤。
(四)逃离意识小说的题目明确地揭示了故事的主题,“逃离”已经成为女性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主题。逃离意识主要指女性摆脱父权、男权文化的约束,对自身不公命运的抗争。女性逃离男性、社会和婚姻,甚至自己的灵魂,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空虚、寂寞、封闭或许是其更真实的生存状态。《逃离》中的所有女性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逃离”,逃离似乎已经成为女性自我保护的本能,但这种本能既是无奈的,又可以说是荒唐可笑的,在小说中具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1.女性意识的萌芽及内涵女性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女性的需求,具体来说包括经济独立、婚姻爱情自主、社会地位平等、精神生活共享、自我价值实现等多个层面。女性意识源自对自我、对婚恋和家庭、对社会生活的审视,其本质就是对参与社会生活、建立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的追求。社会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其意识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逃离》中的女性尽管身份各不相同,但其不幸的结局却是相似的,这可以说是对女性意识的萌芽、成长的概括,也是其内涵的具体体现。
2.成长过程的复杂艰难故事中女人们的境遇令人同情,也代表着社会上更多女人普遍面临却难以回避和解决的问题。每一次出逃,姑且不论成功与否,至少是她们的自主选择,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意愿。但是在稳定的男权社会体系下,在普遍的道德标准面前,女性的矜持、隐忍导致了逃离的悲剧后果。卡拉以及《逃离》中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都是不彻底的,仅仅表达出了一种追求和抗争的夙愿,或许门罗也无法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男权社会中女性问题的更好出路。
3.门罗女性意识的形成门罗出生在加拿大的乡村小镇,家境贫寒,早年丧母。她大学时期开始打工生活,二十岁结婚,育有四女,离婚并再婚。门罗的成长,能让她更真实准确地捕捉到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堪,她的《逃离》也是在闲暇时完成的。因此,她对人物命运的把握、生活场景的描写都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情节的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思之余又令人不胜唏嘘。
1.女性意识的内在矛盾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得到巨大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女性追求社会平等、自由等思潮不断发展。但是,女性意识的发展终究也无法脱离社会角色定位。从本质上说,由于男权社会体系已经成熟且趋于稳定,女性追求平等的过程会非常漫长而复杂,难免会走很多弯路。
2.男权社会的虚无意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女性意识的出现和成熟,让女性终于有机会与男性获得相对平等的社会权利。但不可否认,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定位对其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所谓的女性意识仍然不可能摆脱男权而独立存在。女性意识或许只可能作为一种行为原则,提供一种理论参考。门罗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把这种几乎虚无的女性意识具体化、形象化。
1.寻找与反抗的基本途径女人们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被人嘲笑、伤害,逃离并不能带来社会角色、家庭地位的改变。女性作为女孩、学生、妻子,肩负着或许本不应属于她们的沉重,选择逃离或许是她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寻找自由、反抗压迫的最便捷途径。逃离既是对矛盾的回避,也是女性反抗和自我保护的一种突围,更是对自我的解救。如果可能,她们只有逃出没有男性的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和释放。
2.渴望追求自我救赎女性们多么渴望能够获得自由和独立,依靠自身努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理想。然而,逃离终究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即使自主选择也是在层层压迫之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在男权社会当中,女性不可能依靠逃离真正获得自我的解放和救赎。小山羊弗洛拉“迷途知返”,正是用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表达出女性意识在现实中的无奈。
3.体现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女人们冥冥当中清楚逃离的结果,但仍然奋不顾身地选择逃离,这种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充分体现了她们迫切地想要以独立的思想立足于社会的愿望。女性仅仅是想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这是个体的问题,也是群体的诉求。
爱丽丝·门罗穷其毕生精力,完成了多部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女性不断逃离现实生活、家庭甚至自我,其中呈现给读者的是强烈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在西方形成较早,又因各种社会原因,在男权主宰的社会中不断萌发成长,尽管这种意识觉醒得异常艰难,甚至由于女性自身的原因,从而进步得十分曲折,但终究体现出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