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 100191)
“起、行、止”作为众多艺术门类中一个通有的概念,在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皆可见到,在中国古典舞中,“起、行、止”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中国古典舞的理论书籍和文献中,还是在古典舞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它总是信手可得。如:“形未动,神先领;行已止,神不止”的运动规律;“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达于梢”的审美要求;“不动形不成,形成仍在动”的形态特征等等,均离不开“起、行、止”来赋予其无限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将所有运动蕴于动静、虚实、开合、吞吐、进退、上下等矛盾对立关系之中,且在过程中强调“起、行、止”的整体性,即所有动作均应在“起、行、止”的此消彼长中相互衔接、彼此转换。
在中国古典舞的相关文献及课堂教学中,“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达于梢”的谚诀时常被提及,即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规律应“由内而起、形之于外”,并“以腰为轴”,继而带动全身。由此可见,“内心劲力”在中国古典舞“起、行、止”的运动过程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应以“意”为先、以“气”为源,从而形成如影随形的的“意韵之美”。
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典型动作“青龙探爪”为例,该动作模拟了龙的形象,取“意”性极强,其动势及形象犹如游龙一般,给人以婉转多变、体态万千之感。在动作启动之前,舞者应先将自己处于“情境”之中,轻提一口气,并随之将“气”一呵而出带动全身沉至合身的位置,继而第一只手臂在气息的引领下走最大的路线在身前画一个立圆,当立圆划至3/4处、身体呈“大”字形后身体开始横拧向后,上身由立圆变平圆,并顺势在“腰为轴”的配合下经过旁提、含收、压肩、腆胸将动作一气呵成。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强调动作的起伏性,因此在节奏的处理上应表现出“慢起、快钻”的节律,这就更加要求舞者在“气”的吞吐间带动出中国古典舞以“意”为先、以“气”为源的“意韵之美”。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影响,五千年来已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龙的形象逶迤万里,在空中来回穿梭游走,在千山万壑中划出一道蜿蜒流畅的线条,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亦觉得内心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意味在飘荡。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国古典舞为我们呈现的自然是“流动的艺术”,其线条“圆润流畅、曲折变化”,动作跌宕起伏,刚柔并济,在行云流水般的“起、行、止”中,著以画龙点睛之笔。
仍以“青龙探爪”为例,该动作在身体的变化及重心的移动上比“燕子穿林”难度更大。前文提到,该动作由立圆而起,通过“沉”到“仰身”的位置,随后加入“横拧”将立圆变为平圆,继而身体在从“拧”到“倾”、从“倾”到“收”、从“收”到“展”的快速转换中由平圆变至8字圆,同时双臂由内旋与外旋的配合,仿若蛟龙飞天流转腾挪,划出一道迂回曲折的8字圆路线,“青龙出爪”的画面跃然纸上,将中国古典舞“圆、曲”的风格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青龙探爪”在重心的移动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从双脚重心到单脚重心,并在“以腰为轴”的“仰、拧、倾、合、含、钻、展”后转换为弓箭步,其重心的把握全部在上肢动作的流动过程中配合而来,最后随吐气而推出的弓箭步划出一条完美的下弧线线条,所有线条均在动作的流动之中此起彼伏、和谐完整。
所谓“止”,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姿态的呈现,即动作或作品中“止”的外在形态;再者便是动势的延续,每个舞蹈作品都是由多个舞蹈动作连接而成的,我们在描述动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上一个动作的结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不难理解,对于动作本身而言,它是结束,但对于整个作品而言,这一结束却承载了“延势”下一个动作的任务。
笔者仍以上文提到的“青龙探爪”为例,该动作的结点在于最终的一“探”,而这一“探”之后的传神才是整个动作的灵魂所在。舞者在做右手的“内旋上穿手”时,要尽量使左肩和右胯相合,而在之后的向前“探爪”时,则应让右肩有意识的主动去合左胯,从而利用这一左右交替的连贯运动在瞬间形成最后一“探”。此时,“探”的形态虽然已经停止,而身体的气流却继续顺着指尖流出,眼睛聚焦于“爪”探出的方向,给人以手臂不断向远延伸的感觉,仿佛真如游龙一般,穿梭巡回于天空之中,探出利爪。
“起、行、止”在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与教学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审美特征始终贯穿和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规律,无论是舞台呈现,还是课堂训练,“起、行、止”的合理运用无疑为我们的肢体语言注入了强烈的、内在的、不朽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无论何时何地的中国古典舞,都讲究“意、气、力”和“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均注重“身韵、意韵、气韵、神韵”的整体性,皆追求“动静相宜、身心合一、刚柔相济”的统一性,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古典舞“起、行、止”的运动逻辑。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其职责是培养学生,使其能够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并使观赏者与之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必须把“每句话”中的“起、行、止”都表述清楚,才能将经典的艺术形象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