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布艺是中华传统造型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不同的艺术形式所包含的形态、外观、色彩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根据陕西布艺的品类功能将其主要分为生活用品、服饰用品、布艺饰品三大方面,在此基础上针对陕西民间布艺的造型特征,将其划分为“布圆雕式造型”、“布浮雕式造型”、“布拼式造型”三种基本造型特征。本文的主线是从整体的分类到典型作品分析,从普遍认知到造型艺术的特性,以整体到局部的结构模式展开研究。
主要针对于动物枕、动物玩具、香包和鞋帽。这类布艺品多以立体造型为主,具备雕塑效果,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视觉上达到饱满性与趣味性,这类布艺品以三面或多面布片组合缝制一起,内含饱满填充物。
布圆雕式造型的布艺品,布代表立体物象的外在形象。圆雕构成空间感的方法主要是:第一,布需要提前设计造形,这是从平面剪裁到立面构成的设计过程,在制作的起初,剪裁合适的平面造形对后期立体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艺人在长期制作中会积攒许多的剪样,给后辈或者邻里之间延用,好的花样会被整个村子传送。每个物象平均需要两、三块布样,剪裁后拼贴、缝制成立体的造型。第二,填充物的饱满程度,这也决定物体的立体质感。填充材料有荞皮、谷物壳、锯末、刨花、棉花、海绵等等。以上两个方面是构成布圆雕式造型的基础前提。
陕西布圆雕占整个民间布艺品的一大部分,其造型设计原理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依据,将物象外形最大程度的概括总结,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视觉上达到饱满性与趣味性。如动物枕、动物玩具等,这类布艺品多以具有空间感的立体造型出现,虎枕可枕也可供小孩玩赏;香包可悬挂于身上搭配服饰也可供人玩乐;布玩具可供小孩玩赏也可作为装点居室的饰品。以前的人们把它们作为礼物,馈赠亲友,传达友好的感情与祝福,没有商品观念,不作为产品出售。因此,它的造型、设色、装饰等方面,和其他造型设计有所区别,它是按照制作者的主观愿望,采用联想、概括等手段产生的。所以,在研究其造型的过程中,要遵循这些原则来展开。但不管是以怎样的造型手法,人们祈愿祥瑞的祝福心理是一成不变的。
“布浮雕式造型”的布艺品以挂件、布包居多,其造型主要基于两个构成原则:从外观形态上讲,主要是以“两面拼接”的形式组合而成,内部附有少量填充物或以“抹褙子”形式撑起的中空式立体效果,使其悬浮起来更具体积感。从装饰形式上讲,主要是以布为衬,点缀一定的景物,其点缀的景物多以外凸的形态出现,充分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
强调布浮雕造型艺术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则。第一,从外观形态上讲,布浮雕,和布圆雕相比,三维立体感较弱,主要有两面拼接组合而成,内部附有少量填充物或以“抹褙子”形式撑起中空式立体效果,这种略微的凸感,便是浮雕感造型的特征之一,其目的是凸显挂件的视觉效果,使之悬挂起来更具美感与体积感;第二,从装饰形式上讲,主要是以布为衬,点缀一定的景物,其点缀的景物多以突显物体形象为主,包括动物的五官、四角、或是特别的纹样机理等,主要采用了绷、扎、搐等缝制手法,表现出丰富的纹路与逼真的物体形象,而这种装饰形式正是“布浮雕”造型的魅力所在。
布拼式造型的命名是根据其技法特点总结出来的一种造型种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陕西人将这一节俭作风运用在布艺品上,早期的布拼就是用碎布头,以贴、缝、纳、补的形式组合缝制的;由于其淳朴的特质,才得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布拼艺术,同时也是民间艺人慧心巧手的集中体现。在陕西,大多数布艺品都存在布拼的技法,衣服、门帘、坐垫、百花帐都是民间艺人的杰作。
如今,布拼手法在实际运用中不是单一的技法表现,而是多种方式综合并用,这样才能产生规则而丰富的艺术效果。陕西布拼式的布艺形式分为三种:第一,实用性布拼,用剩下的的碎布块拼接而成的日用品,其基础属性是供人使用,布拼形式多样且美观;各种各样的形制不断产生,颜色搭配也丰富多彩,其中的设计原理是艺人本身纯粹而朴素的审美法则,呈现出几何美、花色美和绣工美的艺术原则。第二,装饰性布拼,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开始寻找精神的享受,由此产生了装饰效果的布贴画,这是 21 世纪出现的新兴工艺,分布在陕西各个地区,以陕北居多。它的特点主要是图案的造形,布贴画的造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间剪纸,不同的是布贴画转换了材质,运用不同颜色的布块将剪纸里面的造型色彩化、立体化,它取剪纸的形、借布艺的色,既表现出平面式的构成形态,也体现出布艺品的质感。
以上三类造型形式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布艺品,由于民间艺人大胆而随性的设计,同一作品会出现以上多种表现手法相互融合的效果,为的是突显其视觉上的美感,增加趣味性。陕西民间布艺的艺术特征根植于广大农民群众,也正是这种口头的技艺传播,使得这项技艺辈辈相传、代代沿用,长此以往的保留和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