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又一重要的结构性调整。开展现代学徒制有助于破解职业教育培养困境,有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本文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个案分析,探索高职的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现代学徒制,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包含了职业教育最本真、最朴素的原则——“学中做、做中学”,尤其适合酒店管理专业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酒店的一线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流程,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从事酒店业的服务与管理类人才是通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来培养的,较强的实践性是其重要的特点,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现代学徒制下是师傅手把手实地指导,与之前专业教师室内指导大有不同,学生的岗位技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是学院的三个试点专业之一。早在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前,酒店管理专业就逐步实施了“零学费”下“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正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又一实践和升级。
在酒店管理专业多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要求等人才培养经验,根据酒店行业需求、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模式、招生生源和招生方式的各不相同,从多方面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酒店管理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且为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按照方案内容认真组织实施。
(二)成立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与济源市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积极接洽,与浙江广电开元名都酒店、上虞雷迪森万锦大酒店、湖州东吴开元名都酒店、北京河南商务酒店等校企合作企业,济源市东方建国饭店、济源宏安豪生大酒店等地方性五星级酒店,共同成立了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酒店管理专业多次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会上就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岗位技术标准、课程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和师傅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和交流。
(三)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选择与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上虞雷迪森万锦大酒店、湖州东吴开元名都酒店、北京河南商务酒店等优质高星级酒店作为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和实习计划,确定课程模块、岗位(工种)数量、岗位人数、带教师傅、考评制度等。学院和企业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小组,研讨确定了学校技能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和企业岗位课程同步推进的课程体系,初步实现了校企共同育人的模式,同时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经验,考虑到企业需求、专业特点、招生生源和招生方式不同,完善了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四)正式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
与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上虞雷迪森万锦大酒店、东吴开元名都酒店、北京河南商务酒店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学徒制人才培养实习协议书,新生入学时就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让学生入校即入职,入学即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进一步缩短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人才。
(五)制定了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招生招工制度
酒店管理专业完成了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招生招工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招生招工宣传方案,采取邀请参观企业、招生宣传咨询会现场专场答疑、开设项目宣传专题网页(QQ、微信或微博)等方式,全面宣传试点项目的意义,设置企业奖学金、给予准员工(学徒)一定的企业补贴,吸引更多更好的考生关注关心这个项目,踊跃填报酒店管理试点专业。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完成与企业共同开发“三段育人”样本,实施了带班师傅与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养人才的双导师制。最终,要成功构建“3332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学校、企业“三元管理机制”,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三化课程体系”,在校学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三段育人过程”,考试对接考核、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二元对接评价机制”,“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 四种身份转换。现代学徒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强,有效加快了个人職业发展速度。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该模式建立在专业和企业的直接对接上,主要是在不同的阶段培养不同的能力,并且在每个阶段中融入相应的工作实践。 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分段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达到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培养的目标。第一阶段,学生先进行一年半时间的基础课程的培训,培养其理论能力;第二阶段,去酒店接受专业课程的教育,这段教育时长大约为半年,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在酒店的营业性部门进行轮岗,培养其专业实操能力;第三阶段,进入定岗实习,这一阶段的学习则主要针对的是管理运营,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在高级服务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基层管理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新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当中,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上持续创新,进行了若干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校企双方将职业认证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探索课程考核与岗位资格考核的对接,工作业绩考核、导师评价与学习成绩的互认,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以适用为目的的学校、酒店、行业或消费者三方评价机制,探索高职现代学徒制学生与企业培训员工技能水平评价的互认互通,推进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改革,建立适用于“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学徒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校企评价和行业评价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现代学徒制学徒学业考核评价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三)师资队伍的创新实践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理念、专兼结合、高技能、高素质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成为现代学徒制推广过程中重点和难点,需要政府部门、酒店行业、酒店企业和高职院校四个方面的有效配合,以及教师和企业师傅的高度重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团队克服“双导师”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建立专兼结合协调机制,促进专兼融合、互聘互用,在学期初聘请企业师傅来到学校为学生进行酒店文化的讲授,并在学生实习期间选派师资到企业给学生授课,也能自我不断学习行业的新动态,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推广。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的酒店共同依托各自优势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思路,根据酒店服务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把酒店业领域的服务、管理、经营等作为课程核心,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酒店管理技能为重点,逐步形成“校企合一、理实交融、系统育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卫圆杰,1986年生,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旅游英语和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左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旅游纵览,2015(6):275-276.
[2]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3-16.
[3]张新峰.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