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构建

2018-07-13 17:33:45叶海旺李宁吴浩李梅雷涛王其洲黄刚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改革

叶海旺 李宁 吴浩 李梅 雷涛 王其洲 黄刚

摘 要: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形成以国际化培养目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框架,并从育人模式创新、师资队伍提升、课程教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方法优化、课程体系重构五个方面探讨了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矿业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83-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orm for culture exchange.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aim and principle of 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joring in mining engineering so as to propose framework aiming at internationalized cultivation. Moreover, it discusses specific cont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cultivation system from 5 areas: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model,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teaching resources, optimiz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Key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reform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逐渐走上国际舞台,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对留学生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构建适合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发展的培养管理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构建目标和原则

(一)培养体系构建目标

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构建目标由学校目标、学院目标及教师和学生个人目标组成。学校目标是构建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总的指导方针,将学校目标进行分解得到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构建目标,再根据矿业工程学科特点,制定本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具体目标。根据多年来华留学生培养经验的总结,武汉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在秉承几十年专业建设的深厚积淀基础上,提出以培养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现代矿山技术发展需要,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在固体矿床开采、爆破工程、岩土工程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及科研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1.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基础,并能利用数学和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具有技术革新、新技术及新工艺研究的初步能力。

3. 掌握与矿山企业管理相关的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紧跟国际矿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矿业工程领域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4. 掌握矿产资源开采工艺环节可能发生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安全管理知识,具备运用安全科学与工程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所遇到的矿山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

5. 具有利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矿产资源露天开采以及地下开采过程中所遇到的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设计、组织施工和生产管理。

6. 掌握矿山生产系统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方法,基本具有构建和设计数字矿山的能力。

7. 掌握矿物加工过程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了解矿物加工工厂的设计方法,并具有进行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培养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是为了更加系统地对来华留学人员进行综合培养,创新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具体构建原则如下:

1. 科学性原则

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原则是指课程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都需经过大量调研、对比分析后确定,根据本学科特点,构建适合于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体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科学管理和培养质量控制。

2. 全面性原则

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由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相互联系子系统组成,在注重来华留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着重培养知识、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全能型人才。

3. 弹性设计原则

应从来华留学生个人培养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不同国别留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增强课程体系的弹性,从专门化、职业对口的传统国内人才培养转变为多样化、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4. 国际化原则

国际化原则是来华留学人员培养体系不同于一般人才培养体系的本质特征。国际化原则要求人才培养体系要以矿业工程学科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时要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各要素中加入国际化要素,包括培养途径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等。

二、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架构

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是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体系,包括适应于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学资源、国际化教学方式、国际化教学管理等各类子要素。而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是整个培养体系的核心,其他要素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而服务的。

从图1可知,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师资队伍是国际化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国际化教学资源和国际化教学管理对国际化培养目标起到辅助作用。

三、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构建

(一)推进育人模式创新

根据矿业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要求,对传统的育人模式进行创新,改进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模式。

1. 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将导师制引入到来华留学生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导师大量的科研任务,为留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等提供了充足的科研选题;通过导师制的活动,师生相互理解,营造出平等而自由的学术氛围。教师与学生通过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为来华留学生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 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创新水平

矿业工程学科精心组织和安排学科名师与青年教师,将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新兴技术引入传统的采矿工程、岩土工程等方向的科研课题,并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再加上导师制培养提供的科研项目,作为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以及毕业设计专题的课题来源,为留学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奠定重要基础。

3. 着力跨文化教学和交流,奠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

充分发挥国外留学归来的青年教师的语言优势及对国外前沿研究热点的熟识度,先后开设“矿山岩体力学”“爆破工程”“露天采矿学”“地下采矿学”“工矿通风与空调”等多门全英文授课课程,拓宽留学生的国际视野,摸索国际化交流模式。通过持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展国际化交流和英语教学方面上的有益探索,为搭建矿业工程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 政策引导高职称教师投入留学生教学

学校在教师岗位职责和聘期考核规定中明确要求高级职称教师必须承担留学生课程的讲授任务,且教学工作量达到学院要求。针对教学型教授和科研型教授分别设立不同考核标准,学校同时设专项岗位津贴、教学优质优酬基金,对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激励教师专心留学生教学。

2. 专项资助激励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设有教学研究改革基金,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索:(1)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支持基于协同创新、科教融合、国际化、学分制等开展综合改革实践;(2)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支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有关改革实践;(3)实践教学改革,支持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组织管理、内容更新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4)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三)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1. 優质课程、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

在学院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矿业工程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建立采矿工程专业重点课程及平台课程体系,并且在内容上立足于专业发展特色,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内容,按照特色配置系列课程,保持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进行优化和针对性建设。

2.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通过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协同合作,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宝武钢铁集团大冶铁矿,联合申报2016年度“湖北高校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大冶铁矿)”。与大冶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其下辖铜绿山铜铁矿、铜山口铜矿、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参与合作办学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身实践优势,将现场实践教学环节转化为多个鲜活的教学案例,使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逐年提升,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吸引了我校多名优秀人才加盟。

3. 共建教学资源

社会资源的参与,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科类专业人才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公认,新常态下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与方式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贯穿和拓展。围绕矿业工程学科的学校及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各专业已有实验条件和有利资源,结合实习基地成熟的工程中心,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全方位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四)优化人才培养方法

1. 完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调研并分析国内外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结合行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得出有益的借鉴,逐步完善矿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标准。探究矿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优化后的培养计划逐步体现基础厚、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创新能力,素质高的特点。

2. 注重信息化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鼓励专业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师生课堂互动、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演示实验、视频资料等多媒体素材等多种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方面,主要包括传统笔试以及课堂讨论。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近年来的考核方式方面,逐步加大了课堂讨论、课程专题报告等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所查阅学习资料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分享,一方面丰富了学生对课程知识面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提炼能力。

(五)重构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的国际化,经过广泛调研和详细讨论,分析了矿业工程学科核心课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5条相互联系的课程链,制定了科学、可行且符合专业定位的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教学计划,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5条课程链分别对应5部分核心課程,分别为矿业经济与管理课程、矿山开采与技术课程、矿山安全工程课程、矿山数字化工程课程和选矿工艺与技术课程。并且,每个课程都可以建设一个核心教学团队,目前,武汉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工程爆破和矿山开采两个国际化核心教学团队。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是个不可逆转的全球性的历史进程,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有力地推动并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通过探讨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构建问题,并利用推进育人模式创新、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法、重构教学课程体系等手段,构建适合于矿业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体系,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0-134.

[2]刘陈,李飞,方萍.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66-68.

[3]王荣德.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02-106.

[4]文俊浩,杨丹,陈林,等.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63-65.

[5]李新荣,蒋秀明,杨建成,等.工程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6):13-14.

[6]王香婷,王雪松.电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34-36.

[7]左建宏,佘雅,李赛星.基于多元文化融合的来华留学生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7):127-129.

[8]王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8):88-92.

[9]朱泓,刘志军,李志义.重构培养体系夯实培养基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5):7-10.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改革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11期)2017-01-12 01:17:38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8:01:14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2:03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5:58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21:50:37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1:20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7:45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