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摘要: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科学教学模式的突破,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价值,提升了科学教学效果,让学生产生了探索科学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的技能,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实现了和谐发展。教师可从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契合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目标。科学课程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与现实生活也有密切的联系,这也为开放式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而且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开放式教学。
一、密切联系现实,开放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初中科学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关联性很强,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这也让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呈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感。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考虑到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着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时补充一些与现实社会实践相关的内容,而不只是完成科学教材上的知识,让科学课程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比方说,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空气》中有关“空气的存在、成分”时,教师可结合当前大气污染问题,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引入有关解决空气污染的知识。“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知道了空气的成分有哪些?”教师提问。“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了21%,稀有气体约占了0.939%,二氧化碳约占了0.031%。”学生回答。“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大家看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出“发电厂的烟囱向天空中排放着黑烟”“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雾霾天气”等几幅插图。“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还只是刚刚大家所说的那些成份吗?”看着这些图片,学生认识到空气已经被污染了,空气中不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还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份,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也开始认真地思考如何保护大气。本来初中生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所关注,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知识的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开放初中科学课程的内容体系,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增强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突破传统思维,开放科学课程的学习空间
多年以来,学校教育的实施以课堂为主阵地,除了体育课之外,其他的课程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学生习惯了上课在教室的模式。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传统的室内学习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课程的学习需要,影响了科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具有革新意识,大胆突破,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发现。例如,在教学《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中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时,可对传统的课堂学习进行革新,让学生回家找出大豆、玉米的种子,按照教材的指导进行解剖,觀察种子的结构、颜色、大小等,然后用一个小杯子浸泡大豆、花生、玉米的种子,观察种子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最后,寻找适合的土壤种下一粒大豆或者玉米的种子,通过记录外界环境,探寻植物种子萌芽发育的条件。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了这些学习任务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观察结果。有学生说种子有坚韧的种皮、种脐和种孔,种子萌芽需要的水分主要是通过种孔吸收的。另外学生在观察胚时,还发现了胚芽、胚根。教师在学生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纠正和补充。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强了学生科学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科学课程内容实际,从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出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破除对学生思维的约束,让学生有机会展现学习的活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1]
三、根据科学理念,开放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
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能力结构的构建,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新颖的学习方式。初中科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破除原来的条条框框,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打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初中科学课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的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知识时,教师考虑过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存在的液体压强形成了一定的常识性认知,因此,教师可设计几个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液体压强知识。“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那么,这种流动的水对于阻碍流动的容器内壁会不会产生压力呢?”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会。”“那么,不同深度的位置所受到的液体压强一样吗?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则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学生开始认真阅读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明白了实验原理之后,有的学生就开始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并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上水,在不同高度打上孔,然后翻转过来发现不同高度的小孔喷射的水流不一样远,越深的孔喷射的水流越远,所以说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了探究性实验。教师没有规定学生必须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拘泥于教师的讲解与传授,而是学生主动进行尝试探究[2],为学生发现科学课程的奥秘,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创新考核方式,开放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虽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后一步,但是却发挥着无法估量的重要作能,在教学系统中具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初中科学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在初中科学开放式教学中,教学评价环节也应该体现开放性,这样才能与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相匹配,使整个课堂教学系统的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相得益彰。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进行开放式教学,可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尽情的释放,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科学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究,主动发现,让学生体验科学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钱耀清.开放式教学在初中科学实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
[2]鲍明娟.初中科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