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玲
小学高段数学习题有着不同的组合形式,融合了丰富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图示题、填空题、表格题、判断题等。数学习题资源隐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可以真正地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优质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圆满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助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发展。笔者在此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高段数学习题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发表几点新的看法。
对习题资源进行简化
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利用习题资源去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因为习题结构有所不同,所以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在教材中找规律、统计发现,可能性类习题数量相对较少,而计算、概念类习题数量却有很多,只有对这些习题进行简化,学生练习起来才不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比如,教材中有针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题、思考题,基本练习题中又包含着多道小题,每组小题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它的编排带有明显的指向性意图。
我在理解了编排意图后,紧扣教学目标提出了这样几道小习题:从下面找出每组数中的最小公倍数:(5/7)(3/6)(2/4)(8/9)(1/8)(5/10)(4/12)(2/11)。
在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看法、细致观察后再次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按照最小公倍数情况,把它们划分为两类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在(3/6)(2/4)(1/8)(5/10)(4/12)五组数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在(5/7)(8/9)(2/11)中,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数的乘积。
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举例验证,打破了以往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固化模式,习题功能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当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能力、独立分析习惯逐渐养成,教师再去实施下一项教学计划就会显得非常顺利且高效了。
对习题资源进行活化
数学思想会改变,会形成文字被写入教材。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过程,习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借助一些活化行为,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价值。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依托游戏、交流活动、多媒体技术等。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红棋一次走3格、黄棋一次走4格,要求学生在1~36的方格中把两种棋走到的地方涂上对应的颜色。题中已经提示:“红棋”“黄棋”,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小游戏。首先,每组各派一名代表,轮流掷骰子(骰子面是3和4)。之后,骰子出现3时,红棋走3格;骰子出现4时,黄棋走4格。最后,两色棋子都要停留在数字格上,先到的棋子暂停一次,一方棋子到达36时,游戏结束。
本题是在“玩一玩”中学习基础知识,学生能够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游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焕发了课堂新的活力,一节有趣的习题练习课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高效完成了。
对习题资源进行深化
小学数学习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一定的深度要求,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善于由此及彼。比如,“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把学生熟悉的作業格式展示出来,去掉任意一个条件后鼓励学生解答,调整问题结构,开放习题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举一反三”的要点,对于自主学习充满了信心,这样坚持下去,数学教学工作必将会走向更大的成功。改编习题、利用习题,既能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又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对习题资源进行孵化
小打小闹式的习题资源开发、利用无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去用心拓展更大的教学空间。
比如,许卫兵老师根据课后思考题,开发了“李白喝酒”教案;徐斌老师根据课后“试一试”,开发了“鸡兔同笼”教案等等。从“一道题”拓展到“一节课”,是习题资源的孵化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过程,更是课堂收益无限扩大的过程。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数学习题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指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自我,那么“高效课堂”的构建就会更加容易,学生也能真正地学好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习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方便教师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当学生思维永远处于“进行时”状态,基础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目标就能顺利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