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英语学科的发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来。其中思维导图慢慢地吸引了教师的视线。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思维导图在高年段语篇阅读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高年段;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王苗苗,江苏省南京市四方小学。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近年来一直困扰许多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难题。高年级的教材内容基本以语篇阅读为主,阅读材料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节日、日常话题等。有些学生虽然对阅读材料的话题很感兴趣,但因语言能力不足,在朗读、复述课文内容时存在困难。笔者尝试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语篇阅读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整体理解的优势
在阅读篇幅长、生词较多、文章层次和结构复杂时,教师可以先呈现思维导图,概要性地介绍全文大意,学生阅读材料,感知思维导图呈现的内容。教师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能突出重点,又让学生关注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阅读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将所学内容讲出来,其中图中的关键词、图画、连线等都为信息提取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增大了自动化输出的机会。这就做到了“学讲计划”提出的“学进去,讲出来”。
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6 My e-friend》为例,虽然本课的结构和层次都比较清晰但课文较长,词汇量较大,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为学生简要介绍,提出相关问題,学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如设置问题:1.Who is your e-friend?2.How old is he?3.Where does he come from?4.What subjects does he like?5.What does he like doing?...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复述甚至背诵课文,以至于后面遇到描写人物的文章时,他们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在篇幅适中、生词少、文章结构和层次清晰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独立阅读并制作思维导图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帮助的作用。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为例,阅读篇幅更短,词汇量更小。教师在学生展开阅读前应围绕《Unit3 Our animal friends》以思维导图辅助复习,帮助学生再次熟悉整理并绘制这类课文思维导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读全文,理解内容,小组讨论,画出主旨句。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组际互换思维导图讨论。之后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篇章,并尝试借助思维导图复述或者背诵课文,而并不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全篇围绕:What animal is it? What colour is it? What does it have? What can it do?
二、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理解较长语篇阅读的优势
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的内容虽然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不够生动活泼,而且文章篇幅较长,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造成了困难,但文章中的每一段基本都是围绕节日的时间、食品、活动等几方面展开的。和五A Unit3相同的篇幅结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围绕节日的时间、食品、活动等几方面,提炼出文章的主体脉络,就可以使描述性文字通过层次清晰的线条和色彩变得不再枯燥,有效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
教师同时兼教五年级3班和4班,所以将两个班最后的输出结果做一个对比。课前在两个班都布置了预习课文的任务,接下来开始了第一课时的授课。以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中The Spring Festival为范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利用PPT课件呈现春节的相关图片,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说出他们所了解的春节。
2.作者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阅读。问题如下: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do at this festival? What food do people eat at this festival?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与上述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如the Spring Festival、When、what food、what activities等,这些词就构成了本课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和第一层次。
3.学生通过独立阅读,从课文中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相关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逐步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
4.学生完成课文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将板书中的内容用彩色粉笔连接起来,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见图1);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在关键词的帮助下尝试描述春节。这时,教师发现两个班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够借助于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将课文复述出来。
这时,剩下的三个节日我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在3班,我是逐段的带着学生和我一起来处理课文中的细节,并且就连黑板上的思维导图也是我来完成,这时,我发现开始有学生不能将课文完整的复述出来。
第一节课下,我决定转变一下上课的教学方法。将后面的三小节由我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改为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来完成,并且制作他们的思维导图。这时我发现,学生们不仅一个个都在积极参与中,而且制作的思维导图都非常精美。更欣喜的是,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根据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将文章四个都能完整的复述出来。
在Unit8 Birthdays的课文中,教师发现不用刻意去引导,学生都能自主的绘制思维导图,并且能将各个细节填满,同时教师发现以往学生最有困难的部分——复述课文,学生也渐渐的不再害怕,都变的有话可说,而且非常的具有条理性、逻辑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 有助于学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将言语信息图像化,并且达到了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