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璟
摘 要: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字词使用混乱,错误百出,因此,落实汉字教学的趣味性理念,让学生能准确规范地使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我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从激发中职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巧记汉字、规范使用汉字三个方面阐述了汉字趣味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汉字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汉字教学并非小儿科式的老调重弹,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的基础仍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使用。目前,中职学生朗读课文时读错字是家常便饭,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也是一带而过,写作业尤其是写作文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也是司空见惯。大纲对中职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如何让汉字教学变得有趣,如何创设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的识字教学情境,成为中职识字教学的关键。
一、趣味谜语助力,激发中职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中职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和好胜心强但持久力和稳定性较弱,识字教学要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热情。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思维灵活、汉字形态多变的特点,把汉字的形体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意义有机地联系起来,当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汉字时结合字谜,提高学生识字的热情。
比如“碧”字,很多学生会把“石”字错写成“玉”字,針对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猜“小王和小白,坐在石头上”的字谜,这样记忆这个相对复杂的汉字能够趣味横生,记忆清晰。再如“游”字,很多学生把“子”字写成反文旁,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游”字是“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在有水的地方玩耍”,一下子就把“游”字的字形特征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了。
二、趣味汉字意义解读,加强中职生识记汉字的效果
历来有“东方魔块”之称的汉字是音义结合的文字,是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来体现其意义和读音的,不好识记,更不好快速掌握。一直以来的识字教学模式是以讲解字词意义、反复抄写、多次听写、组词造句等枯燥方式为主,就算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如果根据所学汉字的特点,结合必要的趣味故事来展开识字教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形近字是学生识记汉字的一个瓶颈,如果记忆模糊,就经常会张冠李戴,错误频发,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误。所以要增强学生的记忆。比如,学生写作业时很容易将“辛”和“幸”混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辛”和“幸”的字形:“辛”由“立”和“十”组成,表示一个人连续站立十个小时,就算身体再好、再强壮的人,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这样学生很容易区分和记忆了。再如“买”和“卖”,分辨这两个字时需要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卖”比“买”多了个“十”字,学生联想到多出来的这个“十”字代表老板卖出东西以后得到了十块钱,这样学生就不易再出错了。
三、情境化的趣味汉字小故事,让学生掌握多义字更到位
汉字的发展历程悠久深远,一字多义的情况非常普遍。给学生讲解多义字时,教师可以结合有情节的趣味汉字小故事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更加轻松地学习多义字并灵活运用。
比如,在讲“省”字时,可以这样讲解:河南省(shěng)有个小学高年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还不及时反省(xǐng),在连续上了两天两夜的网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昏倒,很快就不省(xǐng)人事了,年轻的生命就此草草结束。学生在掌握多义字的同时,也能反省自己的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珍视生命。
在讲“和”字时,笔者讲了个小故事:在天气非常暖和(huo)的一个星期天,小明和(hé)李磊在李磊家里和(huó)面,准备包饺子。李磊说:“和(huó)面可不能像和(huò)稀泥一样,一定要软硬适中。”小明立即随声附和(hè)说:“说得太对了!”这时,隔壁屋里传来了李磊爷爷洪亮的声音:“你打一万,我和(hú)了!”将“和”字的所有意义和读音都给学生编辑在一起,一目了然。
总之,汉字趣味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巧记汉字和规范使用汉字等都具有启发性及长效性的意义。在汉字趣味教学中,“汉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识字和写字教学,而是内涵更广、程度更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真正让中职生快乐识字,趣味学字,促进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人文素质培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安全清.浅谈中职学生汉字识记与书写能力现状及应对策略[J].读与写,2015(6):252.
[2]黄慧红.汉字趣味故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2011(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