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分析

2018-07-12 12:27
东岳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俄效应贸易

陈 杨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表1 中俄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

一、引 言

在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以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2016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661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出口2084.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进口4530.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与货物贸易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自1992年开始就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1994年除外),并且逆差额度逐年增长,2016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2445.2亿美元。与中国同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是中国的陆上邻国,中俄之间有着地缘优势,另外,中俄近些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签署了很多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等方面的协议。中国已经持续六年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00年时仅为80亿美元,2016年增加到了695亿美元,短短的16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就增长了600多亿美元。但两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远不如各自国内货物贸易的发展,2015年中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有31.8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有16.6亿美元,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有15.2亿美元(详细数据见表1),这与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规模是完全不相匹配的。中国和俄罗斯都属于以传统服务行业为主的国家,两国之间的合作领域也主要围绕传统的服务业展开,如运输业、旅游业和建筑业等。在服务业逐渐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还主要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来发展,加之如今中国劳动力供给短缺,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同时,外需也不景气。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改变服务对外贸易逆差的现状,需寻求新的途径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

本地市场效应的概念最初是由Krugman(1980)提出来的,他认为: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需求的增加将促进国内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产业出口的竞争力,这样国内大量的需求就变成企业拥有出口竞争力的来源*Krugman,P.“Scale Economi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5):950-959.。Krugman的观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解释了当今很多国家间的贸易。

二、文献综述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本地市场效应:一个是在理论层面上对本地市场效应进行分析;二是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来验证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在理论层面上,本地市场效应是Krugman(1980)首次提出的,他证明在国家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当运输成本越高,国内市场的工资率越高,国内市场需求越大的商品就越倾向于出口。后来的学者都是在Krugman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为了能够在更接近现实的情况下检验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Davis(1998)认为,不仅差异产品存在运输成本,同质产品也存在运输成本,而且当两种运输成本相同时,本地市场效应就会消失*Davis,D.“The Home Market,Trade,and Industrial Structu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1264 -1276.。Yu(2005)使用C-D生产函数证实本地市场效应可能会出现,也可能会消失,甚至会发生逆转*Yu,Z.“Trade,Market Size,and Industrial Structure:Revisiting the Home-Market Effect”,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38(1):255-272.。Larch(2007)论证即使是在一些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也有可能会出现该种效应,效应是通过利润汇回而非产业间贸易的方式发挥作用*Larch,M.“The Home Market Effect in Models with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15(1):62 -74.。Suedekum(2007)以三个国家为例讨论动态本地市场效应,在外国支出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本国支出的增加会导致产出超比例增加,但在平行的第三国支出也增加时这种效应将被推翻*Suedekum,J.“Identifying the Dynamic Home Market Effect in a Three-Country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s,2007,92(3):209-228.。Zeng and Toru(2009)通过分析本地市场效应和不同数量的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运输成本不会使传统部门的本地市场效应消失但会减弱其影响*Zeng,D.,Kikuchi,T.“Home Market Effect and Trade Costs”,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9,60(2):253-270.。

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Davis 和Weinstein(1996)引入“超常需求”指标,对OECD国家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Davis,D.,Weinstein,D.“Does Economic Geography Matter for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NBER Working Paper,1996.5706.。Davis 和Weinstein(1999)又进一步基于Krugman模型检验日本制造业,结果19个部门有8个存在本地市场效应*Davis,D.,Weinstein,D.“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Production Structur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43(2):379-407.。Davis和Weinstein(2003)又重新检验了OECD国家,这次检验将市场准入因素纳入模型中,发现OECD国家实际上是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Davis,D.,Weinstein,D.“Market Access,Economic Geograph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n Empirical Tes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59(1):1-23.。Domeque et al (2011)运用Davis 和Weinstein的思想证实西班牙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Domeque,C.N.,Fillat,C.,Sanz,G.“The Home Market Effect in the Spanish Industry,1965-1995”,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11,46(2):379-396.。另一种是基于引力模型,Hanson and Xiang(2004)引入倍差引力模型,证实本地市场效应的强度会随着产业的变化而不同*Hanson,H.,Xiang,C.“The Home-Market Effect and Bilateral Trade Patter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4):1108 -1129.。Schumacher and Siliverstovs(2006)运用引力方程证实在很多制造业行业中都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同时,证明只有分解的工业数据才能用于检验本地市场效应*Schumacher,D.,Siliverstovs,B.“Home-Market and Factor-Endowment Effects in a Gravity Approach”,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6,142(2):330-353.。Yo-Yi Huang and Deng-Shing Huang (2011)运用引力模型证实具有技术优势的小经济体的本地市场效应会被抵消,甚至会被逆转,原因在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直接技术效果和间接技术效果会发生抵消*Huang,Y.,Huang,D.“Technology Advantage and Home-market Effec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2011,26(1):81-109.。Li et al(2012)证实中国与OECD国家间工业品贸易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多为中国扩大出口找到新的机遇*Li,H.,Qi,F.,Zhang,S.“Home Market Effects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Analysis Us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Panel Data”,China & World Economy,2012,20(3):1-15.。

国内学者对本地市场效应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投入产出关系分析中国省份间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范剑勇和谢强强(2010)通过计算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同时论证该种效应可以在不扩大地区间贫富差距的前提下集聚产业*范剑勇,谢强强:《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赵勇和张杨(2012)借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检验企业固定成本、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工资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赵勇,张杨:《我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区域发展——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研究》,《经济经纬》,2012年第2期。。钱学锋和黄云湖(2013)通过拓展的多国本地市场效应模型和控制市场准入效应后,计算中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数据,证实了中国的制造行业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钱学锋,黄云湖:《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再估计:基于多国模型框架的分析》,《世界经济》,2013年第6期。。陈艳莹等(2014)使用超额需求的方法,分析了中国29个省市的5个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和比较优势两个维度阐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原因*陈艳莹,聂萍,黄翯:《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业经济评论》,2014年4期。。

另一类是运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出中国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钱学锋和陈六傅(2007)使用引力模型估计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证实10类产品中有7类和35个制造行业中有16个存在本地市场效应*钱学锋,陈六傅:《中美双边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估计——兼论中国的贸易政策取向》,《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陈雯和李佳璐(2012)使用引力模型对中国的25个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整体以及26个分行业进行分析,发现整体以及24个分行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陈雯,李佳璐:《我国制造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刘磊(2013)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中韩贸易之间的本地市场效应,发现10类产品中有6类和35类制造业中有15类存在这种效应*刘磊:《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韩双边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第8期。。

目前国内关于本地市场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研究服务业的相对较少,已有的文献是对中日、中美、中欧之间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探究。中国和俄罗斯同属金砖国家,而且近些年两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服务贸易,合作不断深化,因此研究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服务贸易以及细分行业的本地市场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三、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最初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引入引力模型到国际贸易领域,并认为双边贸易规模与经济总量正相关,与两国之间的距离负相关。Ljnnemannn(1966)将人口变量引入到引力模型,人口数量与贸易规模正相关。Bergstrand(1989)将人口变量替换成人均收入。Schumacher(2003)对模型进行了拓展,将引力方程改写成下面的形式,进而用该方程来分析一国出口的影响因素:

(1)

(2)

在双边贸易中Dij=Dji,Zkij=Zkji,所以方程(1)减方程(2)得:

(3)

也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4)

本文运用上述模型,选取2002-2015年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服务贸易的整体以及10个分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出口国是中国,进口国是俄罗斯。中俄双边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中俄两国GDP和人均GDP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采用实际GDP;中俄两国资本/劳动比参照Schumacher(2003)的做法,用人力资本代替,因为资本/劳动比与人力资本变量密切相关,使用中俄两国高等院校粗入学率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四、实证检验与实证结论

(一)中俄服务贸易整体情况本地市场效应

本文运用方程(4)对中俄整体服务贸易本地市场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前先通过散点图来初步分析两国之间双边服务贸易量与两国相对需求规模的关系,观察散点图可知(见图1),两国服务贸易额与双边相对需求规模呈负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对俄罗斯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下一步使用引力模型估计中俄整体的服务贸易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在验证前需要进行ADF 检验来判断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3 中俄整体服务贸易实证结果

图1 两国服务贸易额与双边相对需求规模的散点图

变量检验形式ADF统计量临界值结论ln(Xβij/Xβji)CN0-2.423-2.630***不平稳Dln(Xβij/Xβji)CN0-5.135-3.750*平稳ln(Yi/Yj)CT0-0.569-3.240***不平稳Dln(Yi/Yj)CT0-1.416-1.372***平稳ln(ci/cj)NN0-0.169-1.600***不平稳Dln(ci/cj)NN0-3.928-2.660*平稳ln(yi/yj)CT0-1.384-2.890***不平稳Dln(yi/yj)CT0-2.971-2.890***平稳

注:检验形式(C T K)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N 表示不包括,*、**、***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显蓍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ADF统计量大于临界值,表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将所有变量一阶差分后的ADF 统计量都小于临界值,表明变量都是一阶平稳的。防止伪回归出现,对回归分析后的残差进行ADF检验。只有残差序列平稳,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是稳定的,否则,变量间的线性组合关系是不可靠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二)中俄服务贸易分行业本地市场效应

对中俄整体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的,下面对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各个服务行业进行检验来判断本地市场效应是否存在。本文采用EBOPS2002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方式,将服务贸易分成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版权及许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10个行业*王绍媛,逄博:《中欧服务贸易本地市场效应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在检验中俄分行业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之前,先分析一下各行业的竞争力情况。本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来表示竞争力水平,RCA指数将竞争力水平分成四个层次:当RCA指数大于2.5,说明竞争力极强;当RCA指数介于2.5~1.25之间,说明竞争力很强;当RCA指数介于1.25~0.8之间,说明竞争力较强;当RCA指数小于0.8,说明竞争力较弱。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近几年表现出来较强的竞争力;俄罗斯的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建筑服务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其他商业服务和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近几年表现出来较强的竞争力。总的来看,除俄罗斯的建筑服务外,中俄各行业的竞争力水平不高。在中俄分行业竞争力水平不强的情况下,若想发展两国间的服务贸易,对分行业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就变得十分的重要。

表4 中俄分行业服务贸易RCA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WTO Statistics Datebase整理所得

对中俄分行业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的研究与总体服务贸易的研究相同,依旧使用方程(4)对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服务分行业进行回归,但在回归前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ADF检验,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具有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平稳的。又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出现,再使用ADF检验来验证回归分析后的残差序列是否平稳,结果表明残差序列也都是平稳的,变量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回归方程成立,具体估计结果见表5。

表5 中俄分行业服务贸易实证结果

注:*、**、***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显著

本文是在Schumacher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服务贸易及细分行业进行本地市场效应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服务贸易没有本地市场效应的出现,促使中国对俄罗斯服务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2)将中俄服务贸易进行细分后发现,有本地市场效应出现的有六个分行业,分别是运输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版权及许可服务,这六个分行业的出口额占到中国对俄罗斯总出口额的40%,这能够解释中国在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出现在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的“用工荒”,同时,随着中国新劳动法的实施和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依旧稳步增加的原因。中国若想在丧失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对俄罗斯服务贸易的出口,需要推动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发展,增加国内的需求,只有当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后才有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进而利用本地市场效应促进服务业的出口。

五、对策建议

第一,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国内消费者增加对服务业的消费。在十八大报告中曾提到,应该更多地依赖内需来发展国内经济,201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消费的重要性。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传统服务部门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而出口的现代化服务部门几乎没有本地市场效应。所以,国家要引导消费者增加对现代服务行业的国内需求,只有当国内需求足够多的时候,才有可能促使市场形成规模经济产生本地市场效应,推动服务业的出口。

第二,放宽服务市场准入条件,开放服务市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开放服务业对外市场。目前,国内的很多服务行业都是由国家掌控的,国家垄断的行业易导致低效率,也就没办法形成本地市场效应。国家应该减少对这些服务行业的保护,打开服务市场的大门,让这些垄断行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企业就会想办法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俄之间的服务贸易80%以上都是传统服务贸易,其他商业服务和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服务业仅占到不足10%。为此,中国应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不断提升知识和技术性贸易在中俄贸易之间的比重,改善中俄之间的服务贸易结构。中国只有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得相关行业获得足够的保障,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动力扩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出口。

第四,整合国内服务市场,促使国内服务市场一体化。目前,国内的旅游行业处于分散且混乱的局面,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旅游服务不具有本地市场效应。虽然中国有较多的旅游企业,但是规模都比较小并且不集中,所以很难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无法降低成本,很难推动出口的增加。这就需要国家把分散的行业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进而促使规模经济的形成。

猜你喜欢
中俄效应贸易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