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薇季 健,2李 瑶
(1.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2.盐城市金融研究院,江苏 盐城 224051)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三农”政策的提出及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金融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相对薄弱的一环,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金融空白的问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农村是被传统金融所排斥的区域,缺乏资金支持,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和农民的积蓄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提高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确的把握影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金融资源惠及乡村地区,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进而让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因此,研究和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意识便具有重要意义。
盐城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民共有580万,占总人口的70%农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量很大。2014年初,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统一部署下,全市的农商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等银行机构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建站工作,并卓有成效。截止2014年八月末,盐城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成327家,覆盖率达15.36%。全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共发生小额取款9.5万笔,业务金额3510.48万元;转账7.41万笔,总金额达6883.4万元;公用事业缴费2.3万笔,总金额达730.39万元;进行小面额货币兑换515次,残损币兑换531次,有效预防和堵截假币11次。除基础的金融服务之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还为农民举办金融知识讲座75次,发放宣传资料3.24万份,传递价值信息1万余条,采集农户信息2833户,涉农人口惠及面积达87.12万人。
目前,盐城市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业务产品,降低客户准入门槛,丰富担保方式,逐渐增强弱担保比例。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富农贷、阳光信贷、金农贷等贷款产品,扩大抵押物的范围、增加授信额度、降低利率水平、增加风险补偿度。邮储银行盐城分行积极推动担保公司介入、保险公司担保、互助基金担保等创新担保方式的研究,目前确定的贷款担保方式包括林权、水域经营权、设施农业建筑、农业机械、专业设备、农业订单、农业补贴、应收账款、农业保险、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邮储银行率先开展的船舶抵押贷款模式,解决了船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截止2016年上半年,船舶贷款已经突破1.3亿元。东台推动政银保三方合作,通过合作信用担保公司和财政资金,共担风险。滨海、射阳、东台通过和劳动保障部门合作,推出了再就业贷款,利用信贷支持,帮助下岗工人重新创业,放款量已经突破2000万元。农行盐城分行推出“龙头公司+养殖户+担保公司”个人助业贷款模式,针对辖区内的特色农业品集群化种养殖的特点,通过合作当地政府、龙头企业、大型产业基地以及产业协会展开批量营销,为沿海渔场养殖基地、城郊特色蔬菜基地、观赏花木种植基地等特色集群农业保驾护航。
1.农村居民信贷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农村居民信贷需求旺盛,但金融供给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存、取款、转账等金融服务虽然不如城市居民便捷,但门槛并不高。相比较而言,贷款服务可得性较低,也是农村居民较渴望的金融服务。近年来,盐城市农村居民消费在收入中占比较高,高额的消费支出导致结余很少,只有较少分可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信贷需求明显。但由于银行借贷门槛较高,大多数农村居民只能选择通过小农经济或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难以摆脱拮据的生活。
2.乡村资金流失严重。农村居民在寻求金融服务的时候,会更愿意去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农合社,但从盐城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来看,虽然在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说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乡村吸收的大量的存款却未用于乡村,而是流向其他商业银行,资金流失严重。而其他商业性银行也由于股东逐利性不愿意涉足风险较大的农村市场,更多的也是吸收外出打工者的存款,而未对应的为其提供贷款服务。
3.农村地区移动金融发展欠佳。目前,盐城市农村地区的移动金融业务较前些年发展迅速,但是各方面的发展尚有不足。首先,移动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积不足。农村地区的客户基础较差,文化程度不高,金融知识储备甚少,对移动金融的接受程度偏低,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存在担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盐城的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的移动金融推广还不够重视,产品投放没有针对性。第二,移动金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移动金融的发展需要具有业务知识和技术能力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盐城地区移动金融的发展主要偏重技术部门,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4.信用约束制度尚不完备。虽然盐城部分的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农村信用档案,但是这部分行动还不能完全形成覆盖整个盐城市农村地区居民信用状况的数据库,此外,涉农机构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共享机制,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价机制,各个涉农机构对农户评级采用自己的评价机制,后期如果不同的涉农机构对农户发放贷款需要重新进行评信、授信,重复劳动导致效率不高。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阶段,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改善农村支付条件、提供小额扶贫贷款等方式加大普惠金融服务,体现金融企业价值观。在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将通过消费金融创新,提供个性化、综合化、创新化金融服务,带来消费信贷、移动支付、理财投资等诸多重大发展机遇,分享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红利,加快形成新时代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一是要广辟来源、多措并举,配置公共资源优先向“三农”倾斜。二是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规划制订过程和有关政策制定全过程。三是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四是注重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对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转移支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农村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为契机,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收益。创新农村金融政策,推动金融资本向农村流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企业创造和积累的资本下沉到农村,推动企业下乡。推动科技、管理、劳动力等要素下乡。深化户籍、医疗和社会保险、就业创业等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尤其是激励和吸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农村“归雁经济”。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根基。因此,社会征信体系的健全就变得尤为重要,各相关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虽还不十分完备,但在此基础上仍旧要继续完善信贷数据,再依托大数据,把客户的所有交易信息和消费信息等进行整合,此来建立并完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巧实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