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8-07-12 01:09夏新姜晓旭
世界环境 2018年3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

■文/ 夏新 姜晓旭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为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具体工作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是各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及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的支撑性技术,而监测方法又是实施土壤环境监测的最基础性技术文件。“土十条”中明确指出: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十三五”土壤环境监测总体方案》中提出“以满足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以及应急监测的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

一、现状与问题

中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相比发达国家仍差距较大。中国环保、农业和国土等不同部门围绕各自工作目标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先后建立了国家和行业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约150项,包括国家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农业标准、林业标准和地质调查标准等,包括330余个监测因子,为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通过多种渠道汇集于土壤之中,对监测数据的精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许多高精尖的技术需要并可能应用于土壤环境监测之中。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国现有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统筹规划性不够

中国目前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是在多元化发展中形成的,虽然丰富了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但影响了技术体系的整体设计以及科学性和规划性发展,带来了事出多门、自成体系的不协调之处。在国家层面上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的能力不够,前瞻性设计和投入不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间以及不同行业标准之间均缺乏强制性沟通和制约手段,个体发展空间较大,行业标准替代国家标准、不同行业标准之间存在技术上差异等情况仍有发生。

(二)技术独立性不强

土壤是多种元素的共存体,流动性和均匀性差,兼之中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多等特点,使土壤样品测定有其特定的复杂性。由于发展较晚和专项研究较少等原因,土壤监测方法以借鉴水质监测技术为主,在技术要求中体现的土壤特色性不足。例如,《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是环境保护监测方法标准的统领性文件,但是,就土壤监测而言,对样品粒度及其分布、空白和加标回收实验方式、方法验证用样品的土壤类型和地域分布范围等约束性要求不够详细,质量控制指标实验基础不足;同时,在监测方法的使用中,对有限实验室、有限样品验证形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依赖性过强,没有充分体现土壤的技术特色。

(三)标准化程度不高

除了土壤样品的特殊性和土壤监测技术的难点外,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开发的扶植性政策和研究力度明显低于其他监测领域,这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可以体现出来,其中土壤监测方法仅为总监测方法数量的六分之一,明显低于水或大气的方法比例;中国“七五”土壤背景值调查工作中使用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直到2015年才建立相应的标准方法《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HJ 780—2015);同时,土壤监测方法标准总数和覆盖的污染物种类也相对较少,一些在水质监测领域已经应用多年的技术,尚未在土壤监测领域得到应用。

(四)多手段应用不足

就目前而言,在中国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中,仍然以土壤样品的化学法测试为主要手段,这虽然保持了经典技术的严谨性,但存在成本高、污染重的弊端。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修复效果评估或污染事故监测中,常常需要现场快速判断及污染物筛查方法,除了借助水和大气的监测技术外,还有一些值得探讨和开发的技术,特别是一些在国际上或中国其他技术领域已经推广使用的技术,例如,美国EPA《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土壤气监测技术,中国近期成功完成了土壤气采集装置的自主研发,但尚未在中国土壤有机物监测中发挥主导作用;已经在食药监、农业、商务、商检等领域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数十项标准的酶联免疫法,尚未在土壤监测中应用。

二、对策与展望

(一)统筹发展,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体系

统筹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节约资源、集成能力、合力攻关、有效发展的建设目标,而且可以解决现有管理机制和技术体系中事出多门、重复建设的弊端,为此,应进一步规划满足土壤环境监测的统一监测技术体系,包括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土壤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体系等,无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主体是谁,都应该采用统一的技术体系,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并为监测数据共享提供基础保障。

(二)完善机制,推进体系建设进度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建立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计划,逐步推进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同时,针对目前中国土壤环境监测能力薄弱、土壤监测技术复杂以及土壤环境管理需求不断增大的现实,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拓展工作机制,建立土壤监测前沿技术研究激励和奖励办法,发挥全社会的技术力量,协同发展。

(三)加强研究,建设科学完备的标准方法体系

开展国内外土壤监测技术发展现状调研和技术适用性分析,结合技术发展前瞻性、中国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需求,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攻克土壤环境监测中的技术难点,建立适用于中国广阔地域和丰富土壤类型需要的监测技术体系;加快便捷、快速的土壤现场监测、应急监测方法、污染物筛查方法和有效态监测方法,填补技术空白;同时,以土壤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为目标,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完善标准方法制修订规则,提高质量控制效果和实用性。

总之,土壤环境管理迫切需要科学统一、系统完善、技术成熟、内容丰富、手段全面的监测技术体系予以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必定会形成科学完善、持续发展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